表现为肺出血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为系统性疾病,病情进展程度及治疗转归情况需评估全身状况,肺泡出血急性起病时进展速度极快,死亡率高,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可及时治疗,提高生存率。

这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近20年诊治史如下。

病例介绍

患儿,女,4岁,因咯血和严重贫血(最低血红蛋白值:4.4?g/dL)来诊。胸片显示双侧透过度降低,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肿胀、充血和易碎的支气管黏膜,其中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最初各项客观检查为阴性,包括心脏评估、凝血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常见病毒血清血清学和免疫血液试验(抗基底膜抗体、腹腔疾病筛查、牛乳蛋白特异性IgE、ANCA、抗中性粒细胞和抗磷脂抗体)。

母亲患有抗磷脂综合征。

初步诊断: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患者开始服用羟氯喹和全身皮质类固醇,曾输血治疗。有多次恶化(图1)。

12岁时,被诊断为单侧耳蜗性耳聋,在耳鼻咽喉科检查后被认为为药物副作用。羟基氯喹被硫唑嘌呤替代(考虑到皮质激素的保护作用),但病情没有大的改善。胸部CT扫描显示肺下部2/3有磨玻璃样改变和空气潴留区(图2)。

肺功能受限,进展为夜间和劳累性低氧血症。患者有多种感染(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全身皮质类固醇不良反应(库欣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

14?岁时进行开放性肺活检,显示广泛的近期和既往肺泡出血、多灶间隔增厚、非特异性炎症浸润、弹性纤维破坏和断裂,未发现肉芽肿性病变或血管炎/毛细血管炎;免疫组化研究正常。

16岁时,患者出现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没有肾脏、皮肤黏膜或胃肠道表现。免疫血液化验的重复检测到C-ANCA(1/)的升高,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阳性(MPO;μU/ml)。

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

肺动脉受累引起轻度呼吸困难,氧疗2.5L/min,皮质类固醇15mg/d,开始使用利妥昔单抗(mg/mg/m2,每周一次,连用4周),2次初始剂量环磷酰胺(10mg/mg/kg静脉注射)。6个月时重复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8个月后,患者无症状(无呼吸困难、骨痛或咯血,无需吸氧,无严重呼吸道感染);停药时给予泼尼松龙(5?mg/d),无贫血。血红蛋白(Hb;10.4?g/dL)增加到11.7?g/dL,6分钟步行试验(最小外周血氧饱和度从62%增加到83%,从77%增加到84%)和呼吸功能(肺活量从58%增加到68%,但限制性的通气模式)。患者胸CT如前。最后的分析对照显示Hb13.6?g/dL、ANCA1/和MPO21UQ。

患者已21岁,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正常,即将在护理学校毕业。

国内文献汇总

高琦,杨林,刘文,等.16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肺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4(10):-.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肺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

方法

收集年1月至年7月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AAV肺出血患者1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肺部影像学表现、治疗经过及转归。

结果

①AAV肺出血常见临床表现为咯血(62。5%),水肿(62。5%),胸闷、呼吸困难(56。25%)及咳嗽咳痰(50%);

②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93。75%患者血肌酐升高,所有患者存在临床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24h);

③MPO-ANCA阳性15例(93。75%),1例ANCA阴性(6。25%);

④肺出血CT主要表现为肺实变、磨玻璃样变及斑片渗出影,8例(50%)肺部感染,7例(43。75%)纤维增殖灶,5例(31。25%)出现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15例(93。75%);

⑤5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死亡率31。25%,死亡组入院时血肌酐值、血沉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尿素氮、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值无显著性差异。

⑥采用0。5g/d甲强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药物治疗6例,缓解率66。67%,死亡率33。3%,单纯使用40mg/d甲强龙药物治疗5例,缓解率60%,死亡率40%。

结论

AAV肺出血急性发作病情进展极快,临床症状多样,多伴肾脏损伤,死亡率较高,治疗时需严密监测各项生化指标、肺部影像学动态变化,对判断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

李永军

阅读是进步的阶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1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