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
世界艾滋病日
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和乳汁中。
各种体液中HIV含量
艾滋病虽然目前尚未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但可防、可控、可治。
不要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数据,年,全球约有万新发艾滋病感染者,69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年,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因艾滋病死亡人数近2.1万人。
目前,我国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通过不安全性行为感染的人越来越多。近些年来,青年学生和男同群体的艾滋感染成了新问题。感染HIV后,就成为HIV携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发病,从外表上也看不出来,但可以传染给其他人,所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性传播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HIV通过性交(包括阴道交、肛交、口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男男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被HIV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移植被HIV污染的组织、器官以及与患者或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可能感染HIV。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时可通过血液、阴道分泌物或产后通过母乳喂养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这些接触不传播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咳嗽、打喷嚏、跳舞、共用电话、钱币、被褥、马桶、一起工作、洗浴、游泳,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症状大部分受感染的人于初期并不会有任何特定或明显的症状,而且身体状况与一般健康人无明显差异。
HIV进入人体后,会逐渐破坏免疫系统中负责抵御外来感染的CD4淋巴细胞。当受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后,便容易并发某些肿瘤及机会性感染。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如何预防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国内外经验表明,推广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有效干预手段。
预防艾滋病经血液接触传播◎避免不安全注射或输血等。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吸毒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
◎不共用牙具、剃须刀。
◎纹身、穿刺等确保工具消毒。
◎拔牙或其他口腔治疗、注射、针刺治疗及有创美容时,必须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治。
预防艾滋病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要考虑是否避免怀孕;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需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家属或密切接触者;
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所产新生儿;
3.有过无保护性行为者(尤其是无保护的婚外性行为、多性伴侣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等)
4.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员;
5.既往有偿卖血者(到非法采血点卖血);
6.怀疑接受过不洁血液和血制品者;
7.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注射者;
8.有破损的皮肤、黏膜,不慎接触到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体液者;
艾滋病离我们很近,可能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随时可能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艾滋病也可以离我们很远,那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生活的质量,卫生,以及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接触感染艾滋病的途径。而面对艾滋病患者我们需要多一份理解与和关怀,少一分歧视和冷漠。
医院
预约方式:
-
线上预约:点击下图快速预约↓
END
-
医院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10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皮肤科专家来院信息12月1日星期日
- 下一篇文章: 入夏就迫不及待露脚踝小心这种病类风湿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