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大枣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大枣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花期4~5月。果期7~9月。一般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新疆、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

大枣因加工的不同,而有红枣、黑枣之分。入药一般以红枣为主。本植物的根(枣树根),树皮(枣树皮)、叶(枣树叶)、果核(枣核)亦供药用。

NO

1

果:甘,温。归脾、胃经。

树皮:苦、涩,温。

根:甘,温。

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大枣的图片(20张)

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1.《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2.《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3.《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

4.《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5.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6.《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7.《珍珠囊》:"温胃。"

8.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9.《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10.《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11.《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12.《本草新编》:“通九窍,和百药,养肺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乃调和之品,非补益之味。《本经》曰其补者,亦因其调和之故也。

果:6~15克。树皮、根:10~15克。[1]

置干燥处,防蛀。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拣净杂质,晒干。或烘至皮软,再行晒干。或先用水煮一滚,使果肉柔软而皮未皱缩时即捞起,晒干。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宜: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心慌失眠,神经衰弱,妇女癔病,贫血头晕,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者宜食;慢性肝病肝硬化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过敏性疾患者宜食,包括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血管炎等,可以调整免疫功能紊乱;各种癌症患者宜食,尤其食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而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者。

忌:痰浊偏盛,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肥胖病者忌多食常食;急性肝炎湿热内盛者忌食;小儿疳积和寄生虫病儿忌食;齿病疼痛者亦忌。糖尿病患者切忌多食。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龙王积累了许多宝石,堆成一座珠宝山,闪闪发光。这引起了太阳的妃子白玉凤星的嫉恨,她命玉皇大帝用黄沙填没了珠宝山。黄河发大水时,舜派禹前往治理洪水。

禹的女儿叫璪,十分聪明,13岁就告别了妈妈,帮爸爸去治理河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脚下一滑,摔倒在河堤上。她把手使劲向河堤的泥土里插去,这才没有掉下去。可当她把手抽出来时,一束亮光从小洞里射了出来。她一看原来是许多宝石,就顺手抓了一块红颜色的宝石。

这时的璪又累又饿,心想,如果宝石能吃那该有多好呀。她想着想着,就情不自禁地把宝石放在嘴里。谁知,宝石一到嘴里,立刻流出了甜丝丝的汁水。璪咽了几口,就觉得不饿了。玉皇大帝见璪拿到了宝石,就对璪说,这宝石必须埋在泥沙里,如果被白玉凤星知道,一定会找麻烦。璪遵照玉皇大帝的嘱托,将这颗宝石又埋在了河堤上。

后来璪告诉了父亲宝石的事,禹高兴地对女儿说,咱们快把宝石找出来,好帮助灾民度饥荒。父女俩来到埋宝石的河堤上,只见那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挂满了果子,那果子红红的和宝石一模一样,璪摘了一颗尝尝,又甜又脆。

原来那宝石受了大自然的润含,灵气强盛起来,它长成一棵大树,树上结出了的果实和自己一模一样。父女二人赶忙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分给饥民们。可饥民太多了,一棵树上的果子怎么够分呢?璪于是就让父亲先回家,她留下来夜夜种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到几年,这里就长满了这种结满了宝石般果子的果树。

因为树是璪种出来的,大家就起名叫它璪树,为了与璪的名字相区别,人们创造了一个“棗”字,既有“木”字说明枣树是木质植物,还有一个“巾”字,说明是一个巾帼能人种的,人们嫌写一遍不能表达对璪的敬意,于是连写两遍,这就是繁体“棗”的来历。

枣的果实味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P,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枣仁可以安神,为重要药品之一,所以才有一日吃三枣,青春不会老之说。

NO

2

经典方剂——十枣汤

《金匮要略》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芫花、大戟、甘遂、大枣。

芫花1.5g、大戟1.5g、甘遂1.5g、大枣10枚。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上各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编辑/陈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1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