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体化调查评价与区划支撑服务水
白癜风规范化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
探索一体化调查评价与区划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水资源研究室主任杨会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振奋人心,如春风一般吹进了科技工作者的心中。讲话重温了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成就,结合我国当前科技工作存在的“瓶颈”,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求国家科研机构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把创建国际先进的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研究机构、全国水工环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和水资源水环境评价中心作为基本定位,围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领域科技前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然资源管理要求,开展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全力支撑服务了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和水资源确权管理工作。
一是创新水资源监测方法。水资源监测是掌握水资源状况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水位计、流量表、流速仪等相关设备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位、流量、涌水量等进行监测,以点上监测为主,费时费力,且难以直接获取区域监测数据。为此,水环所探索流域水资源遥感调查与智慧感知方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对流域降水量、蒸散量、河流湿地水面面积等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智能监测,实现了实时监测预警。
二是加强水循环演变机制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循环演变是水资源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以多圈层交互带水分运移和循环通量变化为核心内容,水环所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团队依托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大气-植被-土壤-地下水耦合系统中水循环演变野外观测和试验研究,探索不同环境水循环演变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机制与效应,进而提升水资源研究的创新能力。
三是创新水资源一体化评价方法。传统水资源评价是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别评价,再计算两者重复量,方法较繁杂,且对重复量归属认识不一。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团队基于区域水循环和水平衡理念,扩展水资源一体化评价思路,从降水量、蒸散量、水资源量的相互关系着手,重点研究区域蒸散量计算精度提升方法和蒸散量时空分布评价技术,根据降水量、蒸散量空间分布评价结果,探索开展水资源一体化评价,在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四是探索多学科交叉水资源区划方法。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区划工作的需求,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探索将水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基于水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功能,研究多学科交叉的水资源功能区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方法,支撑水资源区划管理工作。
五是加快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管理数字化转型。通过需求感知、机器学习、分析优化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地质云框架,打造“云+端”水资源在线监测调查评价系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团队以海河流域为试点,开展数字流域研究,研发流域综合集成与三维展示技术,形成水资源全流程数字化和数字流域建设技术方法体系,提升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对水资源管理的支撑服务能力。
科技创新,是科研工作的源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新时期国家的重大需求,以科技创新为纲,以科技创新为基,以科技创新为魂,不断壮大发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事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14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水资源控制器取水泵站远程监控系统讲解二
- 下一篇文章: 多种参数实时监测,青岛首艘水质采样环境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