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统筹实施一揽子引水补源工程,科学调剂



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 https://m.39.net/pf/a_4698984.html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丹江口水库,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就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出战略要求。作为国家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也为洛阳治水兴水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有益借鉴。

和全国一样,洛阳的基本水情也是夏汛冬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近年,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我市立足市域水资源分布,坚持全域一盘棋,先后实施了引黄入洛、引畛济涧、故县水库引水等引水补源工程,兼顾生态补水、城市供水等功能,实现了流域干支流水体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水安全保障。

引调水,活化一城水脉

沿着黄河生态廊道孟津段行进,碧水、飞鸟、花海、林荫道,色彩斑斓。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碧波万顷,横无际涯。大坝上游南岸,一座引水闸巍然耸立,这里就是黄河水南下入洛的源头。

黄河之水由此向南,穿越20公里隧洞,在洛阳城北汶家沟分水枢纽奔涌而出。经此枢纽调节,水分三路,一路送至金水河水库,补给涧河、中州渠;一路经邙山渠流入瀍河,整体盘活城市水系;一路为引黄入洛工程配套的邙岭水厂,目前已具备供水能力,将有效缓解洛北城区供水紧张问题。

曾经,由于邙岭阻隔,洛阳“守着黄河用不上黄河水”。经过多年论证和攻坚奋战,引黄入洛的夙愿终于变为现实,并于年正式通水。如今,再到瀍河、涧河入洛河口,得益于黄河补给,过去流量严重不足的两条城市河流岸绿水碧,垂钓者沿河而坐、怡然自得。

为改善城市用水结构,减少地下水开采,年6月,故县水库引水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自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引水,输入中心城区关林水厂和高新水厂,每天可稳定供水1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兼顾洛宁和宜阳城乡供水。

年4月,新安引畛济涧工程全线通水。当下,引故入新工程也在加快推进,未来,故县水库一库清水也将福泽新安人民。

随着一系列引水调水工程实施,洛阳市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持续提升,对于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提升水生态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水质,守住清水长流

这些年,河洛大地一大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相继落地,其中艰辛难以想象,成就实属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我市坚持建管并重,高度重视节水治污,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着力守好调水工程“生命线”。

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洛阳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实行最严格的开发和保护制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力保障了“一河清水入丹江”。

在市域调水工程推进中,我市坚持把生态优先摆在首位,持续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河湖水源涵养,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着力守护清水长流。

故县水库是洛阳的“新水缸”。登临水库坝顶远眺,库区碧波荡漾,两岸松柏苍翠。这些年,落实水源地保护要求,渔民洗脚上岸、农业集约生产、库周生态治理,有力确保了水质常年稳定达到二类地表水标准,且大部分监测因子达到一类水质标准。

如今,随着黄河生态廊道、“四河五渠”综合治理、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等系统发力,纵横河洛的调水工程,不仅仅是一条条简单的调水线,更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命线”。

重后续,提升承载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对洛阳区域发展来说,全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特别是黄河战略、洛阳都市圈等重大举措落地生根,都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南水北调及洛阳市域调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宝贵经验。”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洛阳将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把扎实推进调水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纳入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日前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提出,推动水系联通,实现水系循环、活水畅流,促进水资源循环增效。下一步,我市将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加强已建调水工程安全管理和调度管理,着力提升工程效益。在此基础上,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科学谋划布局调水、水库和灌区工程,用足用好黄河和伊洛河水资源,着力实现一水多用、循环增效,不断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1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