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两项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bdfyy999.com/Photo/zhongkerongyu/1028.html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紫外法”)《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红外法”)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标准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要同时出台两项适用于水中油测定的监测方法标准?答:原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采用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B第二类受控物质,为推进《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履约进程,实现我国关于年1月1日起停止实验室用途使用四氯化碳(CTC)的承诺,满足现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监测要求,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经过对技术路线和替代萃取试剂的认真研究,最终选用四氯乙烯替代即将禁用的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并对四氯乙烯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进行了反复研究。但由于更换萃取剂后,方法的测定下限较高,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标准中Ⅰ-Ⅲ类水质限值的监测要求,因此又开展了紫外法等的转化研究。问:两项标准分别有何特点?答:紫外法灵敏度高,设备普及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且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要求,能确保方法使用中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年以前我国环境监测中石油类测定采用石油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一定程度可保证水质石油类测定的延续性。红外法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以四氯乙烯作为萃取剂替代破坏臭氧层的四氯化碳,有利推进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际履约进程,为保护臭氧层做出贡献。修订后的标准术语表达更加科学准确,试样的制备方式更加灵活。但方法检出限比原标准升高,适用于污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问:两项标准同时发布,如何使用?答:紫外法和红外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紫外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红外法检出限高,适用于污水中油类(石油类和动植油类)的测定。近期重点文章推荐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南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水利部门监管执法案卷造假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人民日报:治霾在加力不搞“一刀切”环境新闻速览|从“亏损王”变成了“增长王”环保风暴下安阳钢铁逆势增长(华夏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15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矿井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