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在广州举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主持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在会上作了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报告

7月9日上午,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贯彻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精神,总结省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情况,部署第三阶段全省文物普查工作。副省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雷于蓝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主持,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在会上作了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报告。

雷于蓝对广东省文物普查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一线普查队员表示慰劳。她指出,广东省展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成果丰、人材强、氛围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文物普查经费8370万元,全国排名第二,全省各地共成立普查队130个,一线普查队员2094人,共培训的文物普查人员2100多名,共完成调查乡镇(街道、民族乡)1601个、行政村(社区)21320个,文物普查覆盖率到达100。

雷于蓝强调,文物普查的第三阶段是普查成果构成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成果的整理汇总。做好这1阶段的工作,对完善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成品种丰富、结构公道、特点鲜明的文物资源体系,提升广东省文化底蕴,培养和打造文化生产力的新生长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文物普查成果整理汇总和研究利用工作。1要抓好质量控制,重视普查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2要加快增进普查成果转化,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3要强化宣扬引导,重视营建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良好氛围;4要加强组织领导,重视为普查工作提供保障。

2007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展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三年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的悉心指点下,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展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落实,各地、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各级普查办和一线普查队员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广东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文物普查经费8370万元,全国排名第二,全省各地共成立普查队130个,一线普查队员1149人,共培训的文物普查人员2100多名,共完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成调查乡镇(街道、民族乡)1601个、行政村(社区)21320个,文物普查覆盖率到达100。

从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数来看,目前,广东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404处,全国排名第七位,其中新发现27822处,复查10582处,消失1407处,平均每区(市、县)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10处,每镇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4处。地级以上市中,登记数排前五名的是广州市(4700处,新发现3820处,复查880处,消失43处)、江门市(3813处,新发现1682处,复查2131处,消失46处)、韶关市(2959处,新发现2302处,复查657处,消失146处)、肇庆市(2720处,新发现2248处,复查472处,消失73处)、河源市(2689处,新发现2222处,复查467处,消失76处)。另外,还有梅州(2294处)、清远(2148处)、佛山(2016处)、湛江(2014处)、深圳(1974处)、揭阳(1824处)、云浮(1785处)、潮州(1329处)。县(市、区)中,登记数最多的是开平市,达1945处;其次是罗定市(932处)、龙川县(900处)、番禺区(842处)、中山市(732处)、宝安区(714处)。另外,登记数超过500处的还有广州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深圳龙岗区;韶关南雄市;佛山顺德区;江门台山市;清远英德市;揭阳普宁市等。

从普查文物类型来看,岭南传统民居、党史文物、涉台文物、工业遗产、20世纪遗产、文化景观等新类型文化遗产在这次文物普查中得到充分重视,在新发现文物点中占有较大比重。继“佛山罗塘坡”、“佛山棋盘村古建筑群”、“东莞广深铁路石龙南桥原址”、“广州潘氏大院”、“佛山紫阳学校”、“佛山顺德糖厂”被列入《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以后,又有“阳山杜步石围城”、“潮州土楼”、“连平白云楼”、“台山燕溪村碉楼群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东莞秀荣别墅”、“鹤山点天灯石板桥”、“广州沙湾紫坭糖厂”、“罗定第一低级合作社原址”、“罗定长岗坡渡槽”、“东莞大岭山林场石洞知青房”等10项重要新发现,被列入《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部份县(市、区)及时将新发现的文物点公布为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或是申报省级、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从锻炼队伍、培养人材的角度看,这次文物普查到达了目的。培养了一批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的专业人才,培训了一千多名普查队员和志愿者、乡镇文化干部、村文化协管员,新添了一批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文物人材,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个人和集体,其中,邓炳权、邓永发、邓杰、梁霭雯、陈子昂、蔡亚霞、李佳才、周剑等八位同志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突出贡献个人表彰,顺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工作组获突出贡献集体表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