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慢性荨麻疹治疗新进展4



文章转自:皮科周讯

我们将为大家提供4期连载内容,本文为第4期

已观察到奥马佐单抗不仅可以成功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也可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ASST阴性疾病,且体外嗜碱性粒细胞无组胺释放)中发挥作用。这可能由于该药对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直接作用,即便缺乏自身免疫抗体。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为,奥马佐单抗可通过目前尚不明确的一些刺激物来防止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FC?RI依赖式分泌。已观察到其对物理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以及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疗效良好,尽管我们仅有个别的病例报道,并且仍需大量研究来评估其潜在功效。

在治疗重度过敏性哮喘时,奥马佐单抗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依据患者体重以及血液中的IgE水平,用药剂量为75mg到mg不等。在Saini等人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其对接受单剂量mg或mg的奥马佐单抗治疗的患者观察4周,发现荨麻疹活动性评分为7(UAS7)的患者明显改善(就基线而言),与安慰剂相比,该治疗更为成功,且起效快(第一周)。然而,已观察到当用药剂量为75mg时,与安慰剂组相比,两者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鉴于需等待长达16周来观察其治疗过敏性哮喘后的效果,奥马佐单抗可能不仅作用于IgE,而且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

一些研究发现,奥马佐单抗可降低UAS评分以及救援性药物的需求,并且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CU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描述的副作用多为轻度(鼻咽炎、腹泻、头痛、注射部位的局部症状),尽管其在个别病例中可能较为严重(过敏反应)。

其他治疗方法

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治疗荨麻疹的疗效不一。曾报道当其联合高剂量的抗组胺药时,可有效减少CU患者的瘙痒和风团形成。然而,其他研究发现,硝苯地平对CU的作用极小。硝苯地平通过改变钙离子进入皮肤肥大细胞而起作用。系统性高血压(尤其是服用ACE抑制剂)患者可考虑该药。

抗凝和抗纤维蛋白溶解治疗

已发现一些CU患者的凝血酶水平升高,通过外源性途径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同时纤维蛋白溶解伴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这种情况发生于对一线抗组胺药无应答的更严重的CU患者。已表明凝血酶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激活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缺失的C3补体级联反应。这些患者的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与对抗组胺药物治疗无应答患者批准的使用剂量有关。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这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区分的标志。在一些患者中,采用抗凝血药(肝素)与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氨甲环酸)联合治疗有效,这种情况影响了亚组患者(可阻断其炎症激活机制)。

氨苯砜

氨苯砜(4-49二氨基二苯砜)是一种砜类衍化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真皮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性皮肤病多年,包括荨麻疹性血管炎、白塞病和坏疽性脓皮病。氨苯砜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被认为可用于治疗荨麻疹。偶有报道称其可改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特异性皮肤病,特别是出现真皮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疾病,包括银屑病、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荨麻疹性血管炎。秋水仙碱通过增加细胞质内环磷酸腺苷的水平,抑制溶酶体脱颗粒,限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和吞噬活性,抑制白细胞功能。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释放前列腺素E,抑制白细胞功能。Oka等人证实了秋水仙碱引起的微管解聚是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关键。秋水仙碱对荨麻疹的抑制作用可能由于其双重作用:阻断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少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其偶尔被用于治疗荨麻疹性血管炎。

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是一种抗叶酸药物,已被用于治疗炎性肠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其主要的副作用为肝毒性、神经毒性和骨髓毒性。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它可影响IgE介导的组胺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有利于减少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缺乏其治疗荨麻疹的对照研究。

羟氯喹

羟氯喹已用于治疗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性血管炎综合征。

由于荨麻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制定基于科学依据和专家共识的指南来管理此疾病。现存的2个荨麻疹管理指南:年《ClinicalandExperimentalAllergy》发布的英国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BSACI)制定的,“BSACI指南:慢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管理”,和年《Allergy》杂志发布的欧洲EAACI/GA(2)LEN/EDF/WAO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诊疗指南。欧洲指南基于年第三次国际荨麻疹共识会达成的共识(欧洲变应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全球过敏和哮喘欧洲网络(GA2LEN)、欧洲皮肤科论坛(EDF)、世界过敏组织(WAO))。

这两个荨麻疹治疗指南的主要区别在于,英国指南推荐夜间继续使用甚至是高剂量的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若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无效),而欧洲指南不推荐该药用于任何病例。

图1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基于年BSACI指南:慢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管理

图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基于年欧洲变应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全球过敏和哮喘欧洲网络、欧洲皮肤科论坛和世界过敏组织指南)。符合作者观点。更新的共识要求停止使用氨苯砜和H2抗组胺药治疗,推荐采用高达4倍剂量的非镇静作用的H1抗组胺药,而奥马佐单抗、环孢素A和抗白三烯药作为二线维持治疗药物。

年11月,柏林第四次国际荨麻疹会议,更新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指南,某些改变被用于荨麻疹的管理。由于指南中只包括强烈推荐的方案,因而停止使用氨苯砜和H2抗组胺药治疗。对批准剂量的非镇静作用的H1抗组胺药无效者,推荐采用高达4倍剂量的抗组胺药。奥马佐单抗、环孢素A和抗白三烯素继续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除了使用H1抗组胺药物,可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然而,通读整个指南推荐使用其他的治疗方案(不属于该疗法的,而患者不抵触的疗法)(图3)。

图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管理方法

由MediCool医库软件王盼编译,医院陈裕充博士审核

原文来自:ActasDermosifiliogr.;(5):---

免责声明

本文所阐述之内容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之观点和立场,并不代表本







































白癜风症状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