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丨我的古老的哲学方法论
北京皮肤病医院在哪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21330.html
皮肤瘙痒丨我的古老的哲学方法论
原文
一男子两目俱赤,遍身痒痛,搔起白皮,此肝肺阴虚。误服驱风燥剂,鼻赤面紫,身发疙瘩,搔出血水。用升麻汤下泻青丸数服,又用加味逍遥散数剂,身鼻渐白,疙瘩渐消。又用四物汤加参、芪、柴胡、山栀,并换肌散,各百余服,喜其年少谨疾,痊愈。
——《名医类案》
解析
皮肤瘙痒实乃皮肤科顽疾,虽不致命,但对患者生活质量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皮肤瘙痒虽原因众多,但不外乎外内二因,外则有邪风侵袭,内则是阴虚表弱。但归根结蒂,内因当为主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
此案男子临床表现为:两目俱赤,遍身痒痛,搔起白皮。作者一针见血,病机当为:肝肺阴虚。本当滋养肝肺阴液,平息表里风热,怎奈误用驱风之剂,殊不知凡风药伤阴,因此,服用祛风燥剂后,病情更重,出现“鼻赤面紫,身发疙瘩,搔出血水。”由此观之,《内经》虚虚实实之戒,不可不知啊!反观现代中医学者,凡遇皮肤瘙痒,多以大剂、多味风药应用于临床,不想愈用愈痒,愈痒愈加重风药。其中得失,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以升麻汤下泻青丸,汤丸并用,药力增倍,名为升麻汤的方剂有多个,主要有:《圣济总录》、《疮疡经验全书》、《千金方》。根据本案病机,大抵推测此方当为《疮疡经验全书》方。
为便于理解,录起方剂组成如下:升麻、桔梗、薏仁、地榆、黄芩、赤芍、丹皮、生草、黄耆、贝母。泻青丸:龙胆、大黄(酒炒)、防风、羌活、栀子、川芎、当归、青黛。治疗以清泄肝肺之火为主,兼以养血凉血。待火热渐去,以加味逍遥散缓去火热,待火热去之十分有七,便以四物参芪之属养血滋阴,以绝后患。
至此,此案的总体技术性问题已豁然无疑。但读罢此案,掩卷长思,各种治疗思维值得我们深思。但凡重病顽疾,或因病期日久,或因误治、或因病多纠缠,此时当看清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此古人所谓纲目清朗。急者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阴虚血亏不能速补,故而以缓解症状为主,重剂、猛剂截其邪。然虎狼之药有伤正之虞,不可不慎,待病势稍有回转,即当更换策略。此时,邪之锐气已挫,正气未复,可用攻邪之轻剂,缓缓图之。不可给予补益,以免有留寇之虞。待邪已去十之七八,便可以滋补扶正之剂轻松应对,以保长久。此千古不易之理。
往期精选:
翟青云丨中医治疗皮肤感染精要
薛立斋丨眉发脱落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典医案解析:岳美中治斑秃案
经典医案解析:朱丹溪治脱发案(上)
经典医案解析:朱丹溪治脱发案(下)
“保法止”影响性功能?看完你就明白了
李晓强,医学硕士,医院医院主治医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理事,陕西省性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报社《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特约记者。曾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医院及医院皮肤科工作,年进医院皮肤科、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皮肤外科,毛发疾病、损容性及血管炎性皮肤病的临床及研究,尤其在皮肤外科、脱发、瘢痕与瘢痕疙瘩、毛发移植、痤疮有独到的认识。擅长各种复杂皮肤手术,尤其是面部精细微创手术。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
长按上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y/12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祛燥生津汤干燥综合征的10问10答
- 下一篇文章: 正气养生论四十四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