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师重点外科护理学之周围血管疾病病人
年
10月26日
第三篇外科护理学
第三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下肢静脉曲张1.病因病理
(1)先天因素:静脉瓣膜缺陷和静脉壁薄弱,与遗传因素有关。
(2)后天因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
2.临床表现
(1)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左下肢多。
(2)下肢浅静脉扩张、隆起和迂曲。
3.辅助检查
(1)深静脉回流试验(波氏试验):检查深静脉是否通畅的方法。
(2)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曲氏试验)
1)曲氏试验Ⅰ:是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的试验。
2)曲氏试验Ⅱ:是检查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的试验。
4.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1)弹力治疗: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外部加压。
2)药物治疗。
3)注射硬化剂。
(2)手术治疗:最适宜的方法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脱术。
5.并发症及处理
(1)小腿慢性溃疡:休息时应抬高患肢,避免久站。
(2)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热敷。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6.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体位:采取良好坐姿,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40°,以利于静脉回流。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
3)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早期活动:患肢抬高30°,术后24~48小时可鼓励病人下地行走,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3)保护患肢: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需维持2周才可以拆除。
第二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动脉、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
1.临床表现
(1)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
(2)营养障碍期:静息痛。
(3)组织坏死期:患肢肢端发黑、干瘪、溃疡;干性坏疽。
2.辅助检查
(1)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实验)。
(2)测定皮肤温度。
3.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戒烟、防冷、防潮,肢体保暖但不作热疗。
2)药物治疗。
3)高压氧疗法。
(2)手术治疗。
4.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护理
1)缓解疼痛。
2)患肢护理:保暖但避免热疗。
3)体位: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避免长时间站位或坐位不变,坐位时避免双膝交叉。
4)建立侧支循环:鼓励每日步行。Buerger运动。
5)低热量、低糖及低脂食物,多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戒烟。
(2)术后护理
1)体位:血管造影术后平卧,穿刺点加压包扎24小时,患肢制动6~8小时;静脉手术后抬高患肢30°,制动1周;动脉手术后患肢平放、制动2周。
2)病情观察。
3)预防感染。
4)并发症:若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感觉麻木,提示动脉栓塞。
阿虎医学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y/1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Rheumatology利妥昔单抗治疗
- 下一篇文章: 与时俱进,不断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