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舍middot被遗忘的X瓷
“砰!”
我的朋友死了,它在我眼前坠落,化成了一地狼藉。
我并不意外它有这样的结局,毕竟我们只是一些弱小、可怜又随时可能坠毁在地的瓷器。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有人因此伤心,甚至马上就会有新人补位。
虽然在几个世纪以前,人类曾称我们为“白金”,且为之痴狂,但到了21世纪,我们却已沦为每个家庭中最不起眼的“日用品”了。
到底多不起眼?据说,如果你喝高了在餐馆里摔上一摞瓷盘子,赔的钱可能还比不上一片夜用卫生巾......
我的主人,是一名陕西老汉。
作为传统中年男性,他对瓷器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尊重,但也仅限于茶具,像我们这种每天都要出台的餐桌用品,几乎一顺儿出自连锁超市和街边野摊。对,小推车上10元3个那种。
就这样咯,虽然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我们,但我们的价值却好像越来越小。
不过好在,有一批有情有义的年轻人,试图恢复我们的往日荣光且赋予新的意义。今天,我就将这些最近蠢蠢欲动的瓷器同胞们,带到大家面前。
来,听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吧——
小
瓷
人.1
暂住书店很久了。
同我一起在书店里等待“被买走”的产品还有很多,人类给我们这些驻扎在书店中的商品,起了个文绉绉的名字——文创产品。
其实,我真正的东家叫「飞形物」,是一家于年诞生的品牌,在主人陈鹏飞心中,我们这些被他精心打造出来的“原创设计产品”,可件件都是宝贝。
陈鹏飞,原本可是个毕业于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的大厂设计师,却因一次去景德镇制作陶瓷产品的经历,彻底爱上了瓷器,从而辞职专心做起了「飞形物」。
最浪漫的事儿,还要数我的那位前辈“鹿隐杯”的故事了。
“鹿隐杯”这件专门为答谢妻子陪伴而制作的瓷质礼物,却因为本身的美好寓意而成为日后销路颇广的“网红产品”。
作为一个以设计和材料运用见长的品牌,「飞形物」已经不像旧时代流光溢彩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注重工艺了,而是把更多重心放在了人的“实际需求”上。
看看我,就有娇小的身段剔透的光泽,是一款新型的“便携茶具”。不跟你谦虚,我可早就是获奖无数的明星瓷器啦。
我们这个团队嘛,其实也走过不少“瓷生弯路”。
一开始只想着让自己生得美丽诱人,却没搞懂如何服务当代年轻人。而从“自我”的围城走出来后,我们才慢慢趋于功能性和颜值平衡,攀上了一条有特色的“新瓷器”之路。
不过,你可千万别把咱“飞形物”当作一个单纯的“瓷器品牌”,随着设计的发展,我们如今可是一个“独立设计品牌”。
在这个讲究文化多样性的年代里,想要当“瓷上瓷”,可不能只单单研究“瓷”一种材质。一定要开发瓷器与多种材料的综合应用,才能成为一名又美又有内涵的混血儿,然后在未来的市场拼杀中活下去。
小
瓷
人.2
知道吗?我的设计原型是大名鼎鼎的西周“匽侯盂”!
它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十大青铜名器”之一,芳龄多岁的国家宝藏。这样的出身,让我愈发觉得自己是如此不凡......
将历史瑰宝与现代便携式茶具相结合,作为人见人爱的明星单品,看上去美艳动人的我制造过程却异常艰辛。这半年来,整个团队为了我的诞生,投入全部心力,更几次接近解散的边缘。
杨晓聪,人称大葱,既是我的设计师,也是「器社」的创始人之一,这半年来,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做研发。
设计、打样、和工厂沟通细节,即使那些工厂的叔叔阿姨们每次看见我的设计图,都摇头说:“不行啊,这个东西做不了”,但大葱却从来没有放弃,甚至直接扎进工厂,亲自捉刀雕刻起模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葱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大家,于是叔叔阿姨们都开始帮着她一遍遍地精雕细琢,去追寻瓷器行当中壶盖与壶身那难得的“恰当匹配”。
到底什么才是“恰当匹配”?
其实瓷器行业是允许有+-2毫米的误差的,但大葱却要求所有产品最终与设计图纸只能有0.5毫米的误差,因为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我们这些小瓷人才能严丝合缝。
终于经过四年努力,大葱他们做到了误差不超过1毫米,壶身与壶盖间也足够严丝合缝。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真成了“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旦哪里摔坏了,你都能在「器社」找到一模一样的零件进行匹配,「恰当」得很。
「器社」在这个创新的时代里,一直秉持着以实用为美。就好比我身上的弦月壶把,用铝合金材质做了氧化,摸上去的质感和苹果手机背板一样,并且无毒无味、经久不衰。
还有半提梁的设计更是符合人体工学,入手不烫。我保证,自己°无死角的完美手感,绝对让拥有我的爷们满心欢喜。
小
瓷
人.3
你们,晓得空间美学吗?
我叫“载”,表面看起来是个「果盘」,实际上「美」才是我的终极使命。至于放点什么瓜果蔬菜的,最多算是我的附加功能,你可千万别一股脑地真将我当成个盘子使唤。
不信?你来试试看,但记得千万不能多放,以我的魅力再加上三三两两的水果,就会如油画般优雅了;当然,你让我自己个儿在某个角落安静地待着也成,我孤独的美感也能给空间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气质。
什么气质呢?
恰似点点山峦时隐时现,又如一朵破碎的浪花荡漾于水间,沉静中更孕育着三分涌动。
要达到如此仙儿的效果,我陶瓷质地的皮肤可是帮了大忙。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陶瓷”总能给我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在我被烧制完成后,表面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天然气孔,平添几份稚拙。
如同我们品牌的slogan:“另,不是非此即彼,不是断然地否定,而是挖掘与绵延的morethanthat”。以我在这里被熏陶了这么久的理解,翻译过来就是“不仅如此”。
如同「我」不仅仅是一个果盘,「另」也不仅仅是个做陶瓷产品的品牌,我们都是在运用瓷的特性在生活空间里传递诗意。
在这个国民审美日渐苏醒的时代,希望越来越多的瓷器朋友们和我一样被创造出来,但却不仅仅是为了喝茶、恰饭,而是具有更有趣的复合型功能。
小
瓷
人.4
同许多天生自带标签的品牌相比,出身「蓝印子」的我可亲民多了。
从一开始,我的理想就不是成为一件被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进入寻常人的生活,当一名吃苦耐劳的「模范日用品」。
何时你的唇边每天都有我,我的瓷生理想就实现啦。
我的家乡景德镇,每天都是忙碌碌的。那一个个被烧起的窑炉,见证了无数同胞的诞生。听说就在这个不算繁华的城市里,我的创造者赵磊求学、开办工作室,一步步地创立了我们。
他还说,就是这样一座城吸引了无数的陶瓷手艺人,在别样滋味中,越沮丧、越沉迷。
相比那些花样工艺,质朴的我反而更喜欢传统工艺。
比如我头上这顶竹质“贝雷帽”,就是我们最喜欢的工艺之一。竹子和竹丝扣工艺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与我这身流光的瓷质身子搭在一起恰到好处。
看到我,你就仿佛能看见田野里那交织着竹香与泥土气味的悠闲时光。我的创造者赵磊还说,希望「蓝印子」不仅是一个单纯盈利的品牌,还应当去主动传播东方雅致的生活信念。
这些年在国际瓷器市场上,早已不是“china”一家独大了。
瓷世界中百花齐放,欧美注重造型、安全、环保,而我们则在花色、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上更占优势。我们「蓝印子」,就实打实地希望能在实用和亲民的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
青
舍
心
声
“瓷器”,虽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商品之一,但在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中却并未占有一席之地。
年轻人认知里的“瓷器”,不是“鉴宝”节目里那些上百万的精品,就是餐厅里包着塑料膜一元一份的餐具。
电视里的高攀不起,嘴边的又不以为意,这也导致关于“瓷”的话题,快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于是,如何让这个中国文化的元老,慢慢回到人们的视野,便成了当今迫在眉睫的难题。
此次「瓷人志异」的灵感,来源于青舍最近相识的4个瓷器品牌,将于年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农展馆「设计中国北京」上与众相见的他们,正是令人敬佩的“瓷器拥护者”。
这些设计师和手艺人,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崎岖难行都未放弃,更为了创作出时尚、实用又具有话题性的现代瓷器,大胆试错。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环保”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社会不可忽视的话题,而“瓷”这种天生环保、耐用且耐受性强的产品,定会重回大众视野,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说到将承载这些设计品牌的第二届「设计中国北京」,设计圈的朋友们更是有一颗八卦之心。据说,今年主办方将带来多个参展品牌,体量与视野都比去年更大,而展览期间关于设计的分享、论坛与户外装置,也将别出心裁,充满正能量。
最后,就让我们与飞形物、器社KEISHE、另livein和蓝印子这4位「瓷人」,相约9月「设计中国北京」见吧。
.END.
文字/马达柴夏悦主编/王哥设计/路老
以上稿件均为青舍QingHouse专属写手原创采写制作
拒绝转载,欢迎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y/14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生中国最精确最直接的介绍
- 下一篇文章: 明明血管已经凸起,为何却没有不舒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