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特刊3白塞病的大血管受累



白塞病(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复发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病变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消化道、神经以及血管等重要脏器和组织。血管炎是BD的基本病理改变,可累及全身任何大小和类型的血管,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年,ChapelHill会议提出的新血管炎分类标准中,BD被归类为可变血管炎。其中大血管病变称为血管白塞病,主要包括动脉/静脉血栓,浅静脉炎以及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形成,是BD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因此被纳入了年白塞病国际标准。

不同国家和种族BD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各不相同,我国BD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为7.7%,多见于男性患者,血管病变通常发生在BD晚期,但是亦可以作为疾病初发表现,此时诊断相对困难,容易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严重的血管病变是BD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瘤破裂(肺、主动脉瘤)、腔静脉血栓形成和布加综合征等,因此,了解BD血管病变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BD静脉受累多于动脉受累,约占血管白塞病的70%~75%,亦可同时发生动脉和静脉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60%~80%),常在BD早期出现,且复发常先于其他血管病变。BD合并DVT常多发、

双侧受累多见,治疗反应差、易复发。约30%的BD动脉受累无症状,BD动脉受累的临床发生率仅为5%~15%,表现为动脉瘤、动脉狭窄和闭塞。动脉瘤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动脉瘤发病时病情常活动。BD患者的DVT与发生炎症的血管壁粘附紧密,不易脱落造成栓塞,但BD患者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血管炎,可损伤内膜,导致肺动静脉内多发血栓形成。肺血管局部狭窄或闭塞,肺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导致肺血管结构的破坏,局部膨出形成肺动脉瘤。

免疫抑制剂能够减少血管炎症反应,有利于治疗血栓病变,减少血栓复发。并能提高动脉病变缓解率。传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能耐受传统免疫抑制治疗的部分BD患者,使用TNF-α抑制剂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抗凝治疗对BD合并血栓的获益一直存在争议,但近几年多项研究证实,免疫抑制治疗联合抗凝可降低血栓复发风险,且两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抗凝的出血风险较低。血管白塞病的手术适应症和时机仍有争议,当动脉瘤破

裂或即将破裂和动脉阻塞时,需外科手术治疗。除紧急情况,应该慎重选择手术时机。

血管白塞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此次APLAR会议,笔医院研究的相关数据、文献及年EULAR会议关于BD治疗更新指南,对BD血管病变进行总结。

本文经《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授权发布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y/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