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百味人生,淡定从容



面对身体残疾的朋友,人们往往会心生怜悯,感叹命运在赋予生命的时候为什么会对他们格外苛刻无情。而那些能够将残缺的人生活出灿烂光芒的人,又会让我们自惭形秽,觉得那是一场自己无法效仿的抗争。“身残志坚”虽然是充满敬意的赞美,同时也意味着“你与我们不一样”的距离感。

而林达给人的感觉却是纯粹、澄明和亲切的。

爱是人生最温暖的底色

 “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称为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人残障。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这是目前医学界的判决。

六岁的时候,林达突然高烧不退,后来被确诊为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刚上小学就不得不休学。在她的印象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是在住院,发烧,疼痛中度过。

后来,有人介绍了一个老中医,经过他的治疗,烧止住了,关节也没那么疼了。从小学三四年级到毕业那段时间,她不但可以正常上课,还学会了骑车,当上了班里的小干部。但是,年下半年,病痛又一次来袭,全身的小关节都肿胀起来,病情越来越重。为了退烧,医生给她服用了大量激素,使她的髋关节严重受损。到年,她的下肢几乎完全强直了,没法弯腰,也蹲不下去。为了治病,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几乎试过了中西医的所有办法,各种偏方。身体的疼痛,全身关节的逐渐僵硬,将她的生活挤压得只剩下病床那一点逼窄的空间,从此再也没能继续上学。那时,她躺在病床上,对未来没有了任何期待,只是希望明天可以疼得轻点,能下床走两步。

为了她的病,父母心急如焚。

林达的父亲是我国老一代电力专家,早年从毛里求斯归国求学,在上海交大毕业后,参与了当时国内许多电厂的建设。年,调入当时的燃料工业部任职。像很多知识分子一样,他也没有躲得过各种政治劫难。因为有海外关系,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他就被“监控使用”,文革期间又被安上“特务”的罪名经受了很多折磨。但是,无论境遇如何,父亲总是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年,他以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当时的重大工程山西霍县电厂建设,并在电厂试运行时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得到电厂同事们的尊敬与欢迎。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祖籍广东,在上海长大,美丽、聪慧、贤淑,是个标准的“上海小姐”。父母相识、相爱八年后才结婚。这期间,正值抗战时期,他们从沦陷的上海辗转到重庆,再回到上海、青岛,解放后又辗转唐山、北京、山西,无论环境有多艰苦,父亲到哪里,母亲就到哪里,共同用爱支撑起一个家。

他们陪着女儿度过了每一个高烧不退,疼得快要窒息的夜晚,用自己的坚强和豁达告诉女儿“别怕,会好的!”。

在竭尽全力为女儿治疗的同时,父母从没放弃对她的希望。母亲会在身体允许的时候鼓励她学习各种生活的技能,写大字、编织、缝纫、绣花,甚至擀面条、蒸馒头。父亲则找来书籍和教材,亲自教她学英语。

林达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了鼓励自己学习,在劳累一天之后从电站工地写来的一封封英文书信,还有那些下雨的早晨,早早起床陪伴女儿上班的母亲在泥泞和水坑中用碎砖铺成的小路……

在生病期间,林达结识了著名艺术家黄苗子和郁风。知道林达在学写书法,黄苗子一口答应收她做学生,为照顾她行动不便,还表示要亲自上门指导。郁风经常与林达通信,和她交流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在他们的指导下,林达开始懂得艺术并热爱艺术,书法也大有长进。他们的正直、真诚、谦和、乐观、淡泊对林达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还有外婆、兄妹,更多的亲朋好友、同事领导……

他们的爱与关怀给林达的人生铺垫了一层最温暖的底色,使她在疾病带来的无尽疼痛中能够滋生出拓展生命的力量。

与世界链接让生命饱满而充实

经过长期的治疗和刻苦锻炼,林达逐渐能够站起来离开病床了。虽然下肢已经强直,但上半身和双手关节还很灵活,可以写字打字,做很多事情。年,她凭着英语和盲打的技能考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译室当打字员。但是,虽然工作很出色,却因为是身体残疾,当时还无法转正。

直到快三十岁,林达才有了正式工作。年,在父亲的一个老领导帮助下,她进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咨询办公室做文书。

办公楼没有电梯,林达所在的办公室在五层,交换文件在二层,复印打印在一层的院子里。文书要负责单位各部门每天两次交换文件的工作。因此,她每天必须拄着拐杖多次上下楼。此外,当时单位的厕所没有坐便器,自己又蹲不下去,很容易因为小便弄湿裤子。为了尽量不上厕所,她经常一天都不喝水。她明白,中国有五百万类风湿患者,他们大部分生活都不能自理,更没法工作。和他们相比,自己还能做点事实在是太难得,太值得珍惜了,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干下去。几年后,咨询办公室变成了国际合作部,林达也开始与外事工作打交道。她要负责电力规划总院下属的六个设计院和本部的出国人员的所有事务。最多时候每年要经手上千人次的出国人员的签证资料,工作繁琐而紧张。但林达总是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且一段时间以后,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她的办公室被调到了一楼,厕所里也专门为她安装了坐便器。

谈起自己的工作,现在已经退休的林达总是感慨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遇到了那么好的单位,那么好的领导和同事。

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班之前,林达认识了一个和她一样患严重类风湿的女孩,定期去她家和她聊天,教她学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当时从来没有任何机构和组织来关心这些病残人。那年恰好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伤残人年”,于是林达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应为病残青年开展多种活动”,想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呼吁。在她的一个亲戚、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帮助下,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读者来信栏目刊登了这封信和另外几位残疾青年的呼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林达不断收到社会各界的来信,还因此认识了很多处境相似的病残青年,大家聚在一起希望国家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y/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