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旦发现病人尿量突然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每日升高≥44.21μmol/L)时,即应考虑到ARF的可能[AKI的标准是48小时内血肌酐上升≥26.4μmol/L,或者≥基线值的1.5倍,或者持续6小时以上尿量小于0.5ml/(kg·h)],特别是有心脏功能欠佳、明显体液失衡、感染、休克或应用对肾脏有毒性药物等情况时,更应高度警惕。在确定为急性肾衰后,应鉴别其病因: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病史与体征发病前有摄入过少,体液丢失或在体内重新分布,有心脏、肝脏疾病基础,或者休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背景时,体检发现皮肤、黏膜干燥,体位性低血压,颈静脉充盈不明显,应首先考虑为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肾前性氮质血症)。如果高度怀疑,又不能确诊时,可试用输液(5%葡萄糖水~ml)和注射利尿剂(呋塞米40~mg)观察反应情况再确定之。但应仔细观察输液后循环系统负担情况,如测定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留置导尿管等。如果已补足血容量,血压恢复正常,而尿量增加,氮质血症改善,则支持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诊断。低血压时间过长,特别是老年病者伴心脏功能欠佳时,应怀疑过长时间肾前性氮质血症已过渡至急性肾小管坏死。

有肌肉挤压、明显抽搐史者,应注意横纹肌溶解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有皮疹、发热、关节痛等常提示药物过敏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的一种)。有明显全身系统症状,例如出现皮肤、肺、关节、中枢神经、胃肠等,应高度怀疑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格内肉芽肿或系统性血管炎而致的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突然而起的水肿、血尿、高血压,眼底有出血、渗出、严重动脉痉挛,应提示因急进性肾炎或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突然无尿、腰痛、血尿,提示尿路结石梗阻引起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有尿频、尿急、尿痛或尿流不畅;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有腹内、前列腺或宫颈、后腹膜、盆腔肿瘤史者;既往接受过腹腔放射治疗者,应考虑肾后性急性肾衰竭,配合直肠、阴道检查,可以确诊。如果能扪到充盈的膀胱,并经导尿术后完全缩小时,则更能确诊。









































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y/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