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散文,2011年1月10日黑龙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0275.html

杨中宇

据《呼兰府志》记载,呼兰河宋金时期叫刺浑水,志云:于开原城北九百里南之处流入松花江。清光绪27年《皇朝通考》中又叫刺温河。《大清一统治》中还称呼伦河,清朝人西清撰写的一部地方志《黑龙江外记》中叫胡兰河。

清康熙二十二年,开始在呼兰河口设屯兵驻防,因炊事用的烟囱较多,遂得其名。呼兰河当中的“呼兰”,系满语“烟囱”之意,与百姓居地的缕缕“炊烟”有关。此河历史久远,资源丰饶;人居颇久,地略要地;历经沧桑,别具风情。

呼兰河,是祖国北方的著名水系。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形成的河流称之为兰河。呼兰河为松花江的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之腹地。发源于铁力市东北小兴安岭南麓铁力市的太平沟,开端为西南流向,与来自北面的通肯河交汇后,改向南纵深流去,进入广阔的平原区域,河道渐变宽,曲流亦发育多变。

此河流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年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上游发自山地森林区,降水较大,水量丰富。正处于广阔的松嫩平原东部,流经铁力、庆安、绥化、兰西、呼兰等13个市县,在哈尔滨市东面4公里处,由左岸的呼兰屯注入松花江,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呼兰河最大支流为通肯河,此外还有克音河、努敏河、欧根河、依吉密河、安邦河和泥河等数个支叉,较大支流多集中于右侧,干、支流两侧一些低洼地段遍布沼泽,面积亦较广。

呼兰河,蜿蜒伸展在松北平原的山岳田野之间,恰如一位含情脉脉的青涩少女,妙曼丰姿,媚丽富饶,缠绵多情,几曲回肠,飘渺悠远……最宽处米,最深处10多米,最大流量4.46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为立方米/每秒。上游山区是我国的重要林区。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无霜期较长,积温较高,土层深厚,黑土广泛分布,是黑龙江省内开发较早、最富饶的农业地带,也是重要的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近些年粮食产量逐年递升。

进入上世纪50年代以来,沿河两岸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后,已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和亚麻、甜菜生产基地。河中盛产各类鱼虾,河流含沙量大,地表侵蚀严重。流域内天然落差米,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1.52万千瓦,有待进一步充分开发利用。早时常有河水上运输货物。

河两岸林草茂密,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在呼兰河流域内,降水时间分配不均,6-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5%,径流量约占全年经流量的70%以上。暴雨过后常有洪水发生。多年平均最大径流量和最小径流量相差悬殊达7倍以上,丰枯水变化很大,旱涝现象严重。

的确,呼兰河也常有“变脸”之时。赶上大旱年头,原本风情漂亮的呼兰河竟然断流了,大片河底不少地方裸露朝天,有的大段河底成片干涸可行人。城里原本不顺畅的自来水,就更接不上流儿了。

城镇居民们喝不到清澈甘甜的大河水,船只靠岸,工厂停工,工地歇业,城内竟然出现了卖大井水的窘迫现象;而到了偶有一年大汛时节,肆虐的河水猛烈地冲上堤坝,猖狂地漫过良田,涌进村子房屋,漫过河东西各乡镇村屯,造成程度不同的水灾,损失惨重。

据《兰西水利志》记载,年8月,上游地区连降大暴雨,呼兰河兰西段水位冒高地猛涨。平均降雨量达毫米。邻县一些水坝被冲垮,大量径流急剧汇集于呼兰河。那些日子,水连天,天接水,水天相连,白亮亮一眼望不到边际。县里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查漏洞,堵堤口,围低田……动用纺织袋、木杆、铁线、苫布、无纺布等若干物件。

没过几天,呼兰河洪峰抵达兰西境内,水位竟达.57米,大片内涝同时出现。20多个自然屯进水,倒塌房屋多间;洪水冲毁水库9座、塘坝6座、桥梁16座、涵洞15座及灌区工程若干座;全县受灾农田面积万亩,工程损失价值数千万元。

建国以来,呼兰河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洪水,每次都给沿河百姓带来重大灾害。最大的一次,洪峰流量达立方米/每秒。改革开放以来,对呼兰河的治理步步深入。拦蓄过境水,全面开发利用呼兰河水,是解决水制约问题的重要课题,随之展开了重整呼兰河、蓄住天上水的一系列工程。

同时,积极改善呼兰河周边生态环境,拓宽清淤,顺水除障,设桥加涵,有效地扩大了蓄水量,为沿河两岸的工业、农业、采砂、航运、旅游,以及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

呼兰河流域内,沃野千里,绿树成荫,渠泡星罗棋布,水网路网纵横交错,与主河道相连的干流河道亦拓宽清淤。主河道全部做成护坡护岸,清除障碍物,恢复湿地,河岸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环河内河流域的天然水泡全部形成人工内湖,干渠与呼兰河沟通,形成九曲十八弯,从北面的山脚下奔涌而来,碧波鳞鳞,鸟飞鱼翔,蜿蜒南去,流入更为宽阔坦荡的松花江。

呼兰河婉如一条仙女的玉带飘落在拉哈山下,流动在松北的辽阔旷野之中。河东岸是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绿野如茵,田与水偎依相伴。呼兰河内鱼的品种几乎涵盖了我国北方淡水鱼的所有种类,有鳊花、七星鱼、泥鳅鱼等。

渔民们经常在河上打鱼捞沙搞运输,许多当地特产的玉米、高粮、大豆、土豆、西瓜、香瓜等知名特产,都是从这水上或陆路运往哈市或其它地方。河东岸还有大片湿地,芦苇、柳条、塔头遍及水中,杂草丛生,鱼儿肥壮,形成了北方大自然山水的秀美画卷!

生长在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女作家萧红,一部《呼兰河传》青史流芳,写出了她对呼兰河的挚爱与想念,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条河流的慈善、寂寞和神奇,愈加喜欢敬重这条具有深厚文化韵律的平原之河,也给此河披上了一层旖迡清秀的面纱。

女作家萧红的芳名,与可爱的呼兰河一道流动在人们心中,与岁月增辉,放射出璀璨的光华。位于呼兰河对岸上的哈市呼兰区正在建萧红文学馆,重修萧红故居,让灿烂的呼兰河文化源远流长。

然而,呼兰河上游地区及沿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这条河流,水质已不适合鱼类生长。

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环境监测部门去年夏天提供监测数据,呼兰河的水体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都超过国家地表水五类标准,超标二百多倍。

   作者简介

  杨中宇,兰西县康荣镇人。毕业于哈师大中文系,萧红文学院第13届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情系呼兰河》《悠然见南山》《醉美都城地—兰西》等。

  小说《拒嫁》《玉佩》、散文《莲花泡》《榆林筋饼》、诗歌《野炊》《麻城之歌》等众多文学作品,散见于《黑龙江日报》副刊《侨报》《北方文学》《小说月刊》《精短小说》《神州民俗》等多家报刊。

  散文《黄崖子人家》《对初心的最美收藏》,分别获得年10月、年10月获得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中篇小说《家庭党支部》,年7月获得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举办的“庆祝建党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

  中篇小说《沸腾的村庄》,在年省作协“党旗在龙江大地飘扬”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发表在年第8期《北方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l/1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