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南水破50亿立方北京平原地下水位
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智能调度指挥大厅,9月5日22:23定格的调水数据。市水务局供图新京报快讯(记者周依)9月5日22点23分,北京累计接收“南水北调”来水达到50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万。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江水进京后,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从年起实现止跌回升,三年累计回升2.72米。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年12月12日全线建成通水,同月27日江水进京。四年多来,北京市遵循南水北调“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并利用调蓄工程向大中型水库存水,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同时向密云、怀柔、顺义地下水源地和城市河湖补水。50亿立方米的进京江水中,有33.7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的近七成;向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存蓄江水5.9亿立方米,其余向城市河湖补水以及回补地下水。增加水资源储备,密云水库蓄水量增至26.78亿立方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调水水量正稳定增长。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最早的受益城市,年9月至年4月间,北京已利用先期建成的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从河北调水16.06亿立方米。自年底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以来,年调水量较此前每年2亿~3亿立方米已大幅增加。截至年9月5日,本年度进京水量达到9.5亿立方米,超计划调水万立方米。北京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因此显著增加。过去,“北京三杯水中有一杯来自密云水库”,江水进京后替代密云水库向城区自来水厂供水,在每年减少出库水量6亿立方米的同时,还通过新修建的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累计向水库输送“南水”近4.5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增至26.78亿立方米。为保证水质,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设置了“入京、入城、入厂”三道防线,一旦发生水污染突发事故,能够及时预警和处理,确保水源安全。自来水集团在水源地、水厂安装了在线监测仪多台,实现从源头到管网用户终端全过程的水质在线实时监测。有了充足的“南水”保障后,北京市年以来大规模开展自备井置换工程,累计关停自备井余眼,新增余万市民用上市政自来水,供水安全和水质更有保证。此外,大兴黄村水厂、房山良乡水厂即将建成通水,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大兴国际机场水厂、丰台河西二和三水厂、温泉水厂等新水厂也在稳步推进中。促进涵养修复,累计向水源地回补地下水6.4亿立方在促进首都水源涵养方面,江水进京后,累计向潮白河、雁栖河、永定河平原段等水源地回补地下水6.4亿立方米,促进了水源地的涵养修复。年底以来,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基本得到遏止,且从年起实现止跌回升,三年累计回升2.72米,储量增加13.9亿立方米。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3.44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回升1.08米,地下水储量增加5.5亿立方米。上述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还创新性地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抓住全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契机,将南水北调沿线建成“绿色走廊”,“一是工程设施外观与周边生态相融合,做到南水北调工程与城市景观协调统一。二是在满足工程功能和安全的同时,种植绿化隔离带,保护工程安全、水源安全。”如大宁调蓄水库,就将原有滞洪水库改造为集调蓄、防洪、生态于一身的多功能水库,与周边永定河“五湖一线”共同形成了京西新的风景带。新京报记者周依编辑李国君校对付春愔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l/15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续5年回升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升至2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