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发热不愈,有无必要打ldquo



贵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71105/5817684.html

病案

8个月大的小欣活泼可爱,某天,妈妈在她的下颚看到一个小米点,猜想她可能是要长牙了。果然第二天,小欣喝奶少了,还发烧了。由于很早就听说,小朋友长牙是会发烧的,妈妈并不是很担心,只是给她冰敷额头,喂了美林。很快,小欣就退热了,还出了很多汗。此后的几天,小欣还是偶尔出现低烧,哭闹得比较厉害。有一天晚上,她的体温一下去到39.5℃,发生了抽筋,妈妈这才着急了,医院。经血常规检查,发现小欣感染的情况很严重,医生于是对她进行了消炎和相关对症处理。可是,一连几天,她还是反复发热。医生表示,小欣有可能患上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症状又不太典型,医院没条件进行检查确诊,最好能直接打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提高小朋友的免疫力。目前“丙球”在儿科运用比较多,以往病情容易反复、感染严重的患儿打上一两支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然而,“丙球”毕竟属于人血制品,不排除远期的感染风险。妈妈犹豫了,她既希望女儿快点好起来,又担心这么小的孩子打“丙球”是否必要,又会否带来其他副作用?

针对小欣妈妈的疑虑,南方农村报记者特别请教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专家李增清,请其做具体的分析。

“丙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能治疗病情反复、感染严重的患儿?

“丙球”是丙种球蛋白的简称,别名γ-球蛋白、免疫血清球蛋白等,是从健康人鲜血浆分离制备的制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补充抗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提高机体对多种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主要用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水痘等,也可用于其他细菌性、病毒性感染,还能治疗病情反复、感染严重的患儿。

目前“丙球”在儿科的应用情况怎么样?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丙球”目前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感染。“丙球”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可以用来治疗严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严重水痘、重症手足口病,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当然,一般的呼吸道感染是不需要使用“丙球”的。(2)抗炎性介质、免疫调节作用。大剂量“丙球”可与患者血中抗原结合,改变其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抑制各种炎症介质的产生,避免免疫性血管炎。在临床上可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免疫性脑炎等的治疗。(3)替代治疗。各种原因造成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定期输入“丙球”治疗。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每1-2个月就需要输注“丙球”。

“丙球”安全吗?对于家长来说,面对是否打“丙球”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最好不打?

与任何药物有副作用一样,“丙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偶见的暂时性红斑、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及休克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丙球”既然是血液制品,虽然经过严格检验,输注“丙球”仍然有感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当然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是否使用“丙球”,要根据病情权衡利弊,慎重选择。

如果不打“丙球”,患儿还能有其他的治疗选择吗?

许多疾病可能都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同一种疾病也有很多种治疗方法,但每一种治疗方法,都会存在药物的副作用或治疗风险。例如严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既可以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能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也可能会输注血小板,都会面对副作用和疗效的问题,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利有弊,只有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后才能确定。

曾有医院的医生表示,“丙球”现在儿科运用比较广泛,特别是手足口病、甲流一类的传染病,用上“丙球”后效果很好。医院没有“丙球”,患者还要自己出去药店购买后回院注射。以往也有报道称,“丙球”存在“滥用”的情况。在您看来,医院是否比较依赖“丙球”?

其实,手足口病、甲流一类的传染病也不一定要用“丙球”,除非有适应症。按照重病转诊的原则,医院重症病人相对较少,所以理论上,真正需要应用“丙球”的病人也不是很多。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1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