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极度缺水,只剩长江引水这一条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7月到9月还容易发生洪水,怎么会极度缺水?

的确,在中国除了长江,黄河就是最长的一条大河,但黄河是因为泥沙量大闻名于世,而非年径流量大!这一点可以拿我国其他江河来对比:

长江的天然年径流量是黄河的17到20倍,珠江的年径流量也能达到黄河的8倍,另外,松花江也比黄河的天然年径流量大。

黄河断流听说过吗?虽然上一次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但除了多次改道以外,黄河还不止一次出现过断流的情况,比如在年到年的这25年时间里面,黄河河干断流甚至达到平均四年断流三次的高频率。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黄河整体的入海年径流量就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从亿立方米减少到后来的亿立方米、亿立方米、亿立方米,这不过是几十年时间而已,黄河入海径流量衰减过半,然后就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

黄河流域“极度缺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成分,这一点也可以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量和人口数量看出来: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能占到全国总量的12%,人口能占到全国总量的9%,但整个流域的水资源量却只有全国总量的3%左右。

也就是说,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人均以后,其占有量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7%,并且,从近百年的趋势来看,黄河径流量还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大趋势。

黄河在7月到9月的时候,的确容易发生洪水,但这是暴雨频繁、强度又大导致的,尤其是黄河中游河道,连续几天时间的降雨量累计能达到几千毫米,再加上还有不少支流要汇入进来,然后就成了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区。

过去是“九曲黄河万里沙”,但如今泥沙量已经少了几亿吨,怎么会有二级悬河不断发育?

的确,统计数据显示,黄河平均输沙量曾长时间处在16亿吨高位,全世界没有哪一条大江大河能有它的含沙量大,这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有很大关系。

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黄河治理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就是黄河两岸的生态修复,像当时入黄泥沙量超8亿的陕西省,如今就减少到了2.6亿吨(年的实测数据)。

在黄河泥沙量很大的那些年,便在下游河道形成了有名的地上悬河,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长度有千米,河床高度要比背河地面高4到6米的样子,山东和河南的地上悬河还有千米游荡性河段,如果遭遇高强度洪水有发生大提坍塌的风险,就连渭河下游及其南山支流、上游宁蒙河段,地上悬河也都已经形成。

首席专家张进德表示,过去的黄河是水少沙多,目前的黄河是水少沙少,但随着二级悬河不断发育,黄河下游发生堤防溃决的风险就会加剧。

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像黄土高原这样的地方在遭遇大洪水的时候,的确更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这样的地质灾害。而且,黄河流域本来就有不少矿山,因为采矿而形成的塌陷区就超过三十万公顷,还有.8亿吨的固体废弃物。

也就是说,黄河流域地质灾害较多,一方面有地理位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中国地质调查局有这样一组数据:黄河流域有20.3万平方千米的地方地质灾害风险极高,37.5万平方千米的地方都在高风险区域内。

除了“长江引水”这一条路,还有什么法子能让黄河流域持续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要知道一般河流的生态警戒线是40%,但从年到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80%,部分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更大,能占到可开采量的92%。

也就是说,黄河流域不仅面临水资源本来就匮乏的问题,水资源利用率持续上升也让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而黄河流域除了有不少重点能源化工基地以外,还是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肉类和粮食都从这里产出,但黄河流域要想持续高质量发展,那就必须破解缺水现状!

一说到怎么解决黄河缺水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能想到从长江调水,尤其是在还没有引水工程的长江上游,但这当然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专家们表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尤为重要,生态修复和生态地质研究要同步进行,黄河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存在差别,比如让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起来,就能让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增强。对于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区域,那就继续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尤其是晋西南、陇东和渭北这些区域。

这么说吧,不管是植树造林、修复滩区生态,还是禁止过度放牧和完善沙区生态防护体系,外表看上去是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实际上也会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带来改变。除此之外,冻土消融和冰川面积缩小,同样也会对黄河的地表径流量产生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1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