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行关节就痛,小心是反应性关节炎
近年有许多人出差或外出旅行后就会出现髋关节,膝关节,腰背部僵硬疼痛的案例。出现这类症状注定工作和旅途都不能在开心的氛围下进行,那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症状呢?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患上了反应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随着人们对本病进行的一系列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证实,目前认为,反应性关节炎是一种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的急性非化脓性关节炎。除关节表现外,反应性关节炎常伴一种或多种关节外表现。
近年发现,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微生物感染后均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因此广义的反应性关节炎范围甚广,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炎之一;然而经典的反应性关节炎仅指某些特定的泌尿生殖系或胃肠道感染后短期内发生的一类外周关节炎,而赖特(Reiter)综合征为经典反应性关节炎中的经典。该病多发生于18~40岁青年男性,国外发病率在0.06%~1%,国内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报道。也可见儿童及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不同。本病无地域差异,可发生于世界各地。
病因
根据目前的报告,可以说绝大多数微生物感染后,均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主要分为三大类型:①非淋病性尿道炎后发病型:主要为衣原体;②细菌性腹泻后发病型:主要为沙门菌、志贺菌、耶尔森菌、弯曲菌、弧菌;③链球菌感染后发病型:主要为链球菌;扁桃体炎(扁桃体隐窝脓肿)引起的还包括其他许多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包柔螺旋体、布鲁杆菌、Bedsonia病毒、肺炎衣原体等。
研究发现,许多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和滑膜白细胞内可检测到沙眼衣原体的DNA和RNA,以及志贺杆菌的抗原成分。而衣原体热休克蛋白(HSP)、耶尔森菌HSP60及其多肽片段均可诱导反应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增殖。这些发现提示,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可能受到上述细菌的抗原成分的诱导。最近,有研究认为,骨骼上的肌腱附着点可能是反应性关节炎最初的免疫及病理反应发生的部位之一,并且是肌腱端炎发生的病理基础。
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反应性关节炎病人的滑膜组织、滑膜液及其沉淀物中存在致病微生物,如衣原体,及其他菌体成分如DNA或其他抗原部分。目前,用电镜可以看到滑膜组织中的整个衣原体结构、衣原体RNA。后者强烈提示衣原体在最近是活的,因RNA酶会破坏旧的RNA。Schumacher在原位杂交的研究中,发现最多的衣原体RNA存在于滑膜组织的深部血管周围细胞。Granlors等采用对病因性沙门菌脂质多糖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了9例沙门菌肠炎后反应性关节炎病人的滑膜细胞,结果9例均为阳性,说明这些病人的关节滑膜细胞中存在沙门菌脂质多糖抗原。Kuo等采用免疫细胞学和PCR扩增方法,证实衣原体存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中,并认为肺炎衣原体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有关。
感染人体的微生物及其成分到达关节可能有下列途径:①血液传播:多年的研究表明,关节的作用就像网状内皮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是循环中的感染因子或其他颗粒定居的最初部分。静脉注射颗粒,最初是从血管漏出的,而不是初始的吞噬作用支持这一点。Whittum·Hudson等在豚鼠的研究中初步证明病原体几乎普遍地扩散到关节。②细胞携带:一些研究结果证明可能是通过细胞携带到关节。目前认为衣原体被白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吞噬后携带到关节的。Granlors等的研究证明:在外周血管和滑膜细胞内证实存在脂质多糖和细菌结构,可能是在细胞内被运输到关节。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常突出,一般在感染后数周出现发热、体重下降、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每日1~2个高峰,多不受退热药影响。通常持续10~40天,可自行缓解。
2.关节炎
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呈急性发病。多为单一或少关节炎,非对称性分布,呈现伴关节周围炎的腊肠样指(趾)。关节炎一般持续1~3个月,个别病例可长达半年以上。主要累及膝及踝等下肢大关节。肩、腕、肘、髋关节及手和足的小关节也可累及。受累关节呈热、肿胀、剧痛和触痛。膝关节常有明显肿胀及大量积液。背部不适常放射到臀部和大腿。在卧床休息和不活动时加重。肌腱端病的典型表现是跟腱附着点炎。初次发病症状通常在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某些患耆可在反复发作过程中发生关节畸型、强直、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
3.泌尿生殖道炎症
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触或痢疾后7~14天发生无菌性尿道炎。男性患者有尿频和尿道烧灼感。尿道口红肿,可见清亮的黏液样分泌物。也可出现自发缓解的出血性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旋涡状龟头炎为阴茎龟头和尿道口无痛的浅表性红斑溃疡,见于20%~40%的男性患者。龟头炎的发生与尿道炎的有无或轻重无关。龟头炎一般在几天或几周痊愈,极少数可持续几个月。女性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膀胱炎和官颈炎,有少量阴道分泌物或排尿困难。
4.皮肤黏膜表现
超过5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溢脓性皮肤角化症为病变皮肤的过度角化,见于10%~30%的患者。通常出现于足底和手掌,也可累及指甲周围、阴囊、阴茎、躯干和头皮。开始为红斑基底上清亮的小水疱,然后发展成斑疹、丘疹并形成角化小结节。这种皮损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组织病理上都很难与脓疱性银屑病相鉴别。类似于银屑病的指甲角化也可见于6%~12%的患者。5%~15%的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浅表性腔溃疡,溃疡多位于硬腭和软腭、牙龈、舌和颊黏膜,开始表现为水疱,逐渐发展成浅小、有时融合的溃疡,多为无痛性。结节红斑是耶尔森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见于女性、HLA-B27阴性及缺乏胃肠道症状的患者。
5.眼部症状
1/3的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结膜炎,通常症状较轻,常在关节炎发作时出现,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受累,伴有无菌性分泌物。1~4周多可自发缓解,但很易复发。5%的患者出现急性前色素膜炎,表现为眼睛疼痛、发红和畏光,预后一般较好,但是如不治疗,有11%的患者可出现失明。角膜炎、角膜溃疡、表面巩膜炎、视神经和球后神经炎、前房出血也可见于持续性或慢性患者。
6.心脏表现
心脏表现可包括主动脉病变和传导异常。主动脉环和升主动脉是通常受累的部位,少数患者由于主动脉中层病变和主动脉根部扩张,最终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14%的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异常。慢性病患者(病程超过10年)最常报道的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进展为Ⅱ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有研究提示,约6%的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心脏炎,因此提出对链球菌感染后的患者仍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避免链球菌感染的进一步关节损害或者心脏炎的出现。
7.其他
蛋白尿、镜下血尿或无菌性脓尿可见于约50%的性传播型反应性关节炎,且常常是无症状的: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可见于少数患者,严重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血栓性浅表性静脉炎、紫癜、淀粉样变性、颅神经和周围神经病也是慢性病患者少见的并发症。
检查
1.病原体培养
有尿道炎症状者可作培养;有肠道症状时,大便培养对确定诱发疾病的微生物有帮助。
2.炎症指标
急性期有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慢性患者可出现轻度正细胞性贫血。补体水平可增高。
3.HLA-B27检测
HLA-B27阳性与中轴关节病、心脏炎和眼色素膜炎相关,因此,该项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同其他脊柱关节炎一样,患者通常为类风湿因子(RF)阴性和抗核抗体阴性。
4.放射学检查
虽然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患者的评价仍非常重要。在病程的早期,放射学的表现可以是完全正常的或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当关节炎反复发作,约20%的患者可出现放射学异常。最具特征性的受累部位包括足小关节、跟骨、踝和膝关节,在中轴部位则包括骶髂关节、脊柱、耻骨联合和胸肋关节等。炎症部位非对称的骨化是具有诊断价值的放射学特征。肌腱附着点特别是在跟腱、足底肌腱和筋膜处可见骨膜反应和骨侵袭。侵袭性关节可累及足小关节,有12%的患者可出现足畸形。10%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出现骶髂关节炎。慢性反应性关节炎患者最终约有70%出现单侧(早期)或双侧(晚期)骶髂关节异常;非对称性椎旁“逗号样”骨化是反应性关节炎独特的影像学发现,多累及下3个胸椎和上3个腰椎,椎体方形变不常见。
5.超声检查
其优势在于简便无创,在关节炎早期便能发现关节积液或滑膜增生,同时能发现早期跟腱和肌腱病变,有利于早期诊治,并可以作为对疗效和疾病进展评估的可靠手段。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或根治性治疗方法。与其他炎性关节病一样,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和缓解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
1.一般治疗
口腔与生殖器黏膜溃疡多能自发缓解,无需治疗。急性关节炎可卧床休息,避免固定关节夹板以免引起纤维强直和肌肉萎缩。当急性炎症症状缓解后,应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2.非甾类抗炎药(NSAIDs)
本类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双氯芬酸钠、洛索洛芬钠、美洛昔康、吲哚美辛和塞来昔布等,但疗效大致相当。具体选用因人而异,可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是早期或晚期患者症状治疗的首选。
3.抗生素
抗生素的治疗仍有争议。对于获得性反应性关节炎,短期使用抗生素(氧氟沙星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并发的尿道感染可能减少有反应性关节炎病史患者的关节炎复发风险,但对于已有的关节炎本身是否有益尚缺乏证据,另外也不推荐长期抗生素治疗慢性反应性关节炎。而对于肠道型反应性关节炎,抗生素治疗常常无效,并不推荐于反应性关节炎发生之后使用。
4.糖皮质激素
对非甾类抗炎药不能缓解症状的个别患者可短期用糖皮质激素,但口服治疗既不能阻止本病发展,还会因长期治疗带来不良反应。外用糖皮质激素和角质溶解剂对溢脓性皮肤角化症有用。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暂时缓解膝关节和其他关节肿胀。对足底筋膜或跟腱滑囊引起的疼痛和压痛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使踝关节早日活动以免跟腱变短和纤维强直。必须注意避免直接跟腱内注射,这样会引起跟腱断裂。
5.慢作用抗风湿药
当非甾类抗炎药不能控制关节炎,关节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存在关节破坏的证据时,可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应用最广泛的是柳氮磺吡啶,对于重症不缓解者可试用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6.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等,目前国内上市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但对反应性关节炎尚缺乏随机对照的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些小样本的开放研究或病例报道表明其可能有效。
预后
Reiter综合征的反应性关节炎短者数月症状可自行缓解;关节炎、脊柱炎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10余年,少数病人可发生关节强直。可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阻滞和IgA肾病等;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常不发生关节破坏,反复感染可引起关节炎反复发作;但抗生素治疗有效,多数病例扁桃体切除可治愈。
预防
1、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调配膳食。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劳累,戒烟戒酒。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疾病护理
应消除、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注意补充营养,给予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本病一般起病较急,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一般可完全恢复正常。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戒烟戒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卧床休息时保持关节功能位。指导患者关节局部热敷、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在可耐受的范围内积极进行主动或被动锻炼,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看了这么多,大家现在了解到反应性关节炎了吗?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会在旅行时发病呢?根据上面的资料得知,反应性关节炎是在某种感染之后出现的,以肠道感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主。而旅行中最易患上的是什么病呢?腹泻!在旅行中因为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再加上饮食不洁,我们往往就会因为肠道微生物入侵,而患上腹泻。因为肠道系统的感染,反应性关节炎自然就不期而至。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2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典医案解析朱仁康治全秃案下
- 下一篇文章: 注意春装未晒便穿,小心染上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