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专刊2015中华系列杂志神经病
??
过去的一年,国内外神经病学在各个亚专科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辞旧迎新之际,俱乐部编辑中心整理了年中华系列杂志刊登的神经病学领域的指南与共识,供读者们回顾及浏览,让我们共同期待年神经病学能有更好的发展。祝各位同道新年吉祥安康!
1指南1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0期
导读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隐匿起病、缓慢发展、部分可急性发作。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混乱。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率也明显增加。为了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相关专家的多次讨论,达成此共识。
回复指南1可浏览全文2指南2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1期
导读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极少部分MG患者由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tyrosinekinase,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4,LRP4)抗体介导。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年平均发病率为(8.0-20.0)/10万人。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在40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50岁男女发病率相当;5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回复指南2可浏览全文3指南3中国脂质沉积性肌病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1期
导读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storagemyopathy,LSM)是指原发性脂肪代谢途径中的酶或辅基缺陷导致的,以肌纤维内脂肪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肌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运动不耐受,病程可有波动性。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次报道了2例LSM,随着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本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国内多个肌病中心的报道显示LSM占肌肉活检病例总数的3%-9%,远远高于亚洲邻国日本(仅为0.5%)。
回复指南3可浏览全文4指南4中国多发性肌炎诊治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1期
导读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和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lBM)、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ies,IIMs)。欧美报道IIMs的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依据Bohan和Peter标准),其中PM最为少见,但日本的报道则以PM最为多见,我国各类IIM发病率不详,但其中PM并非最少。
回复指南4可浏览全文5指南5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修订版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1期
导读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项技术。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广义肌电图除了神经传导检测(nerveconductionstudy,NCS)和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肌电图(needleelectromyography,EMG)之外,还包括电生理检测的其他项目,例如重复神经刺激(repetitivenervestimulation,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motorunitnumberestimation,MUNE)、巨肌电图(macro-EMG)、运动诱发试验等。
点击指南名称可链接至全文6指南6心肺复苏后昏迷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1期
导读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后昏迷患者可能会出现预后不良[脑功能分类评分(CerebralPerformanceCategoriesScore,CPCS)3-5分],如果能在脑损伤早期客观、准确地评估其严重程度并预测预后,则可合理地进行医疗投入或撤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致力于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的评估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师或患者家属提供医疗决策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从临床征象、神经电生理、神经生化和神经影像4个方面对心肺复苏后昏迷评估进行了撰写。撰写步骤包括文献检索与复习(-年Medline和CNKI数据库)、证据级别确认和推荐意见确认(版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标准)3个步骤。对证据暂不充分,经专家讨论达到高度共识后提高推荐级别(A级推荐)。对假阳性率过高的I级证据,经专家讨论达到高度共识后降低推荐级别(B级推荐)。
回复指南6可浏览全文7指南7中国神经系统线粒体病的诊治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年12期
导读线粒体病是指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组遗传性疾病,不包括其他因素导致的继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性疾病。成年人mtDNA突变率为1/,而线粒体病核基因突变率为2.9/10万。我国至今没有线粒体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mtDNA突变是我国遗传性视神经病最常见的原因,mtDNA的点突变出现在1.69%的糖尿病患者,医院几十、上百或上千例线粒体病的报道,提示该病并不十分罕见。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涉及人体许多系统,单独或重叠出现脑病、听神经病、视神经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血液病、胃肠肌病、骨骼肌病及周围神经病等。本指南重点阐述神经系统线粒体病的诊断治疗策略。
回复指南7可浏览全文8指南8新诊断儿童癫痫的初始单药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年10期
导读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口服抗癫痫药是大部分癫痫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原则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分类而规范选用合适药物。儿童癫痫长程管理理念是注重诊疗的全过程,其中初始选药治疗至关重要,应兼顾抗癫痫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提高长期治疗保留率。为了提高我国儿童癫痫的规范用药水平,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牵头组织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50医院儿童癫痫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参考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发作和癫痫分类架构术语的修订建议,问卷调查涵盖22种常见儿童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涉及13种抗癫痫药(按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和少数特殊治疗药物,包括氨己烯酸(vigabatrin,VGB)、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苯妥英(phenytoin,PHT)、丙戊酸(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氯硝匿泮(clonazepam,CZP)、托吡酯(topiramate,TPM)、硝西泮(nitrazepam,NZP)、乙琥胺(ethosuximide,ESM)、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唑尼沙胺(zonisamide,ZN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泼尼松等。
点击指南名称可链接至全文9指南9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年5期
导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垂体腺瘤不仅具有肿瘤的各种特性,又可以引起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包括不孕、不育),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是多种类型垂体腺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果治疗得当,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亦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垂体腺瘤外科治疗水平,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组织各位垂体腺瘤相关专家和学者撰写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希望通过共识,提高对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认识,规范垂体外科治疗的行为,为中国垂体外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回复指南9可浏览全文10指南10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年11期
导读鉴于国内众多临床中心已广泛开展针对颅外弓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工作,有必要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用药方案达成共识。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牵头组织国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科专家,在总结近年来发表的相关重要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现状和从业专家的临床经验,初步形成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的形成是对当前我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有益总结,促进我国临床医生将已经明确的治疗经验和策略积极转化为临床实践,为后续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获取循证医学证据夯实基础。
回复指南10可浏览全文11指南11路易体痴呆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年4期
导读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y,DLB)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类似帕金森病(PD)的运动症状,患者的认知障碍常在运动症状之前出现,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氏体(LB),其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及脑干。尽管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关于DLB与PD和AD的关系仍有争议,尤其是PD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痴呆症状,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存在着LB谱系疾病。40%以上的AD患者脑内会发现LB,这些患者有时也会称之为AD的LBD变异型(LBV-AD),表明AD和DLB有重叠,使得该病的诊治困难。本共识参照Mckeith等执笔的第三次DLB共识和DSM-5发布的路易体认知功能障碍(NCDLB)的诊断标准,结合最新的研究文献,对DLB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系统阐述。
回复指南11可浏览全文12指南12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年12期
导读自发性脑出血(sponteneouesintracerebral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引起的成人颅内大、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的脑实质内出血。按照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出血。其中,原发性脑出血在脑出血中约占80%-85%,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约占50%-70%)、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CAA,约占20%-30%)和原因不明脑出血(约占10%)。继发性脑出血主要包括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畸形、动静脉瘘、Moyamoya病(烟雾病)、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血管炎、出血性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脑出血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回复指南12可浏览全文13指南13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年3期
导读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白癜风忌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2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析结节性红斑是红斑狼疮吗
- 下一篇文章: 最新医讯国家级名中医陶筱娟主任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