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故事,剪不断的情丝西城区医疗
年4月14日,早晨7点49分,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无力回天,坐在废墟上寻找母亲的孩子
永远冲在第一线,与死神“竞速”的解放军战士
举国上下,为灾区祈福的万万同胞
时间仿佛凝固在那一瞬间,
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多难兴邦,
转眼6年过去了,
首都各界对灾区帮扶重建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今年7月下旬,西城区卫生计生系统第三批六名援青干部,满怀着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的责任和使命,承载着全区百姓的期盼和嘱托,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体启程赴青海玉树开展卫生援青工作。
来到玉树,医疗队员们克服了高原气压低、缺氧带来的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诸多症状。
“我的身体肯定没问题,这次援青任务我一定可以完成。”还记得临行前,在完成近3个小时的援青医疗干部体检后,小编有机会跟这批援青医疗队的队长刘云军有过一次交谈。
要知道,4年前刘院长还是一名光荣的援疆医疗队员
如今,3个多月过去了,援青干部们在那里的帮扶工作开展地怎么样了?高海拔的生活条件适应得了吗?在救助过程中又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呢?小编这就带您去看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刘云军(右一)
“定期去边远山区义诊”; “每年至少培养4名当地医疗骨干来北京进修学习”……还没动身,刘云军就在自己手机里密密麻麻地设想出了10余项工作计划。
在百姓心中,一谈到传染病多数人都会“谈虎色变”,让人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结核、乙肝、艾滋病……,生怕会被传染,不敢靠近。
但刘云军医院后,却主动从当地传染病防控工作入手,改变了以往发现后被动治疗的方式。他认为,这医院院长应该为当地百姓解决的事情。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齐建发(左一)
齐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手术抢救一名藏族同胞闹才。闹才头部外伤后昏迷5天,肢体瘫痪,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颅内血肿、脑疝,但当地习俗需经活佛卜算才能进行手术。通过医生们的不懈努力,家属最终选择相信北京的专家。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意识逐渐恢复,瘫痪的肢体也活动自如。准备痊愈出院的闹才,来到齐主任的办公室,为他敬献上了圣洁的哈达。
医院皮科副主任医师黄文慧
黄文慧医生在皮肤科门诊曾接诊了一位8岁的藏族男孩儿,患儿双小腿弥漫大小不等的水疱、血疱,躺在床上,抱紧大腿,不停地抖动小腿,表情异常痛苦。
黄医生对孩子进行病理检查,并指导病理科完成该院首例皮肤组织病理报告,明确诊断为重症变应性血管炎。
经过近两周有针对性的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永(左二)
刘永主任医院成立了中医门诊,并且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医技术,为藏民健康提供专业服务。
刘主任为藏族同胞进行针灸推拿治疗,使一位腰突的患者能够行走自如,并能弯腰捡东西。
还有一位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藏族小女孩,在刘主任应用中医针刺疗法后,瞬间感觉腹痛减轻了很多,由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病情也明显好转,并对中医技术连连称奇。
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杨励
作为医疗队中唯一的女大夫,杨励始终坚守在高原的工作岗位上。她借助各种渠道学习整理,利用APP讲解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的内容,传播前沿信息,规范妇产科诊疗常规,收到良好的成效,也得到获得医护人员的肯定。来到玉树后,她参与抢救危重症患者3例,母婴平安出院,期间指导并完成该院妇产科第一例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蔡照华
医院组建了消化内镜中心,确定了发展消化专科为主要目标,完成内镜室现有人员整合,确定消化内镜培养对象2名,制定完善消化专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规范。
仅用2周时间,蔡照华就手把手带领内科医师顺利完成电子胃镜15例,超过上半年完成的胃镜总和,并将闲置了5年的肠镜设备派上用场,顺利完成两例结肠镜检查,填补了玉树州肠镜诊疗历史的空白。
“两学一做”永远没有休止符,永远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区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援青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思想自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面对高海拔、环境艰苦,条件差、医疗任务重等困难,踊跃向党组织递交申请志愿书,在青海玉树支援期间,积极践行“合格党员标准”,党员意识和党员作用得到提升,在藏区群众中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学一做”永远没有休止符,永远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北京西城文字:王鸿顺
摄影:区卫生计生工委
统筹:曹蕾刘新岩
编辑:王敬波郭丹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3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见过敏药物与皮肤反应4
- 下一篇文章: 论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