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医院眼科开设干眼中医特色门诊



  干眼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泪液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

  干眼为眼科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近年来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的广泛运用,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干眼中医称为白涩症,主要病机认为多与肺脾伏热、肺阴不足、脾胃湿热或肝肾阴虚有关。治疗分虚实,实证宜清热祛湿,虚证宜养阴益气。

  我院眼科在国家级苏藩名医工作室及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苏藩主任的带领下,总结整理苏藩名中医在治疗干眼的临床经验,采取内服、外治的治疗方法,拟定我院眼科中医治疗干眼的诊疗方案,专设干眼专病门诊,作为维护眼表健康预防、诊断、治疗、延缓该病发展的重要窗口,旨在以广大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中西医综合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建议。

  什么情况适合来干眼症门诊就诊咨询?

  1.感眼部干涩不适者。

  2.长期眼部灼热,异物感,伴不明原因眼痒、视觉疲劳者。

  3.双眼畏光流泪或迎风流泪,但无泪道阻塞者。

  干眼发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泪液分泌减少,使眼表易受刺激,有时会引起剧烈的流泪。

  2.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3.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哮喘、白内障、青光眼及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

  4.服用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利尿剂、降血压药、麻醉剂、抗溃疡药等药物的患者,因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眼部干涩。

  5.戴隐形眼镜的年轻人,因配戴隐形眼镜会一定程度加速泪液的蒸发。配戴隐形眼镜后出现不适感和耐受性差,主要原因即是干眼引起的,尤其是软性隐形眼镜可使泪液蒸发显著加快,产生明显异物感,使蛋白质在镜片上沉淀。

  6.日常生活中因空气污染、气候干燥、高温、空调和烟雾、紫外线等,可增加泪液的蒸发,导致干眼症。

  7.计算机使用者,因长时间注视荧光屏,正常眨眼次数减少,而眨眼可使泪液更好地分布于眼表,保持眼表的湿润。故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群中,有90%以上的人存在眼部干涩问题。

  8.长期使用某些眼药水,如血管收缩性眼药水,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等,也容易造成干眼症。

  9.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泪小点阻塞者,因泪液分泌和排出减少,导致干眼症。

  10.近年来干眼症的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应有的眨眼频率,或长时间用眼,影响了泪液的分泌。

  专病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下午

  专家简介:

  董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西眼科硕士研究生,眼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师承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苏藩主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学术继承人,现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眼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云南省眼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眼底血证、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炎等眼科疑难杂症,参与省、厅级课题4项、参编专著3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彭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承全国首届国医眼科大师唐由之教授、二届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著名视神经疾病专家韦企平教授学术传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眼科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眼科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眼耳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主持负责省部级课题6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专业:中、西医结合治疗眼表疾病、眼底病等疑难杂症及内、外眼显微手术。

  罗燕,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西医结合眼科硕士,硕士生导师,眼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眼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0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视神经疾病、眼底血证、青少年眼病。

扫一医院







































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