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钊院士我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战略
煤炭资源的开采常伴随着大量矿井水的产生,我国吨煤开采产生矿井水约2t,矿井水的外排、渗漏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年6月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煤炭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两大问题,一是煤炭开发带来的地下水破坏和地表生态损伤,二是煤炭利用带来的大气污染。因此,厘清我国煤矿矿井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提出未来我国煤矿矿井水资源发展战略、目标与技术路线,推进煤矿矿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顾大钊院士在《煤炭学报》撰文“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发展战略与工程科技”,并以“我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战略与工程技术”为题在“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发布会对相关成果进行了详解。
创新点
通过开展大量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我国煤矿矿井水平均富水系数约为1.87,我国煤矿每年产生矿井水约68.8亿m,煤矿矿井水平均利用率约为35%;针对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中关键科技瓶颈问题,提出了“掌握2项基础理论、突破5项关键技术、建立5个矿井水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工程科技发展路线,同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到年、年、年,实现我国煤矿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到55%、70%、80%的目标。
作者简介
顾大钊,男,年5月出生,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
研究方向
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
主要成果
顾大钊教授长期从事西部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储用矿井水的技术思想,建立了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奠定了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摘要
我国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是实现煤炭绿色开发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通过调研咨询、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系统分析了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发展战略和工程科技。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吨煤开采产生矿井水为1.87m,每年产生煤矿矿井水约6.88×m,煤矿矿井水平均利用率约为35%;根据煤炭产量发展趋势研究预测,年前我国煤矿矿井水每年可以稳定在6.0×m以上,煤矿矿井水将是我国长期稳定的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矿井水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到年、年、年,我国煤矿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到55%、70%、80%的总体目标;通过总结分析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技术、矿井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提出了“2+5+5+3”的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工程科技:即掌握“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带发育规律与地下水运移机制”、“矿井水水-岩耦合化学作用机理”等2项基础理论;突破“地下水赋存精准探测技术”、“煤矿地下水库群建设与运行技术”、“充填开采技术材料与装备”、“高矿化度矿井水大规模低成本处理技术”、“含特殊组分矿井水精准处理技术”等5项关键技术。
建立“蒙陕接壤区煤矿地下水库技术示范区”、“宁东、哈密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利用示范区”、“蒙东草原区矿井水保护利用示范区”、“华北平原区充填开采水资源保护示范区”、“两淮矿区废弃矿井水资源利用示范区”等5个矿井水保护利用示范区;到年实现“煤矿地下水库储水规模达到5.0×m”、“充填开采技术成本下降50%”、“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成本下降50%”等三大技术目标。同时对矿井水高效利用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部分图片
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煤矿矿井水利用技术发展历程
煤矿地下水库净化机理
高矿化度矿井水采空区封存技术工程示范
年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利用率
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煤矿矿井水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矿井水保护与利用工程科技发展技术路线
西部地区煤矿矿井水利用量变化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炭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邮箱:hz
people-energy.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hl/15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环境新闻速览丨攻坚长江流域三磷专项整
- 下一篇文章: 水利类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