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背后,是一直被缺水折磨的寿光
▲年8月26日,寿光口子村老村,大水过后,干涸后龟裂的泥浆和倒塌的大棚。(南方周末记者杨凯奇/图)作为全国人的菜篮子和沿海城市,寿光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九分之一。寿光不仅有着北方地区常见的断流、降水不足问题,还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遭遇着咸水入侵的难题。在农业、工业、水利设施对水资源的围追堵截下,寿光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灾之后,“研究或将从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治、水生态改善三个角度开展。”这三个方向其实是对寿光之水的全面体检和治理。原标题:洪灾背后,是一直被缺水折磨的寿光南方周末记者杨凯奇南方周末实习生周思宇江文65岁的王双城看着很精神,似乎只有五十多岁。高个儿,方脸,肤色略黑,家住寿光市上口镇王北楼村,是当地农民的典型模样。在这里耕作了几十年的村民们谁都没想到,年8月,一公里外的弥河居然冲毁了大棚、民房,冲走了不少农民半生的家底。比起大水这样的突发事件,王双城平日更担心的其实是日渐严重的缺水。弥河,寿光的母亲河。但在王双城们的印象中,弥河常年断流,-年,五年大旱,“一滴水都见不着”。年8月的照片里,断流的弥河长满青草,游船搁浅,牛羊悠闲自在地吃草。▲年8月16日,连年的干旱导致寿光弥河洛城段干涸,河底长满野草变身“大草原”,断流的弥河长满青草,游船搁浅,牛羊悠闲自在地吃草。(视觉中国/图)很难想象,作为全国人的菜篮子,寿光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九分之一。不仅有着北方地区常见的断流、降水不足问题,地下水超采更让寿光不经意地演变成了一个甜筒——繁荣的城市与农业是甜筒上的雪糕,雪糕之下,蛋筒的空壳越来越大,形成山东省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拥有五十多公里的海岸线,沿海城市寿光还遭遇着咸水入侵的难题,并想调用黄河和长江的“客水”解困。但造纸等工业的高速发展,更让本就局促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威胁。“南方雨水多,水库排干了不要紧,雨水可能随时再来。北方水库一旦过了汛期,就很难蓄水了。”潍坊水利局工作人员李源(化名)说。洪灾背后,其实是缺水的痛。而这种痛,不只在寿光。1弥河:从害河到死河寿光,大汶口、龙山文化重镇,齐国腹地,著有中国现存最早农书《齐民要术》的北魏人贾思勰于此诞生,被寿光人尊为“农圣”。寿光地势一片平坦,其南境曾河流纵横,有弥河、小清河、丹河等提供灌溉之便,村落沿弥河串珠般分布,俗谚云“寿光县,弥河串”。弥河起源于临朐县沂山西麓,先秦即有记载,流经潍坊市的青州、寿光、滨海,曲曲折折,最终汇入渤海湾。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与水构成一对永恒而经典的矛盾:水少则旱,水多则涝。翻阅年代出版的《寿光水利志》,清乾隆年间开始的寿光境内河流的记载触目惊心,弥河频繁肆虐,-年连续三年决口,“冲毁民房、粮食无算”。《水利志》愤怒地写道:“弥河古来害大而利甚微,实属本县一害河”。新中国成立后,兴建农业水利设施成为国家战略,改变由此开始。王双城印象中,年代前,弥河还是常年有水的,此后,“夏天弥河的水量越来越少,断流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感知与官方数据一样,根据寿光市水利局年所著论文《寿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措施》,“80年代以来,市境内所有河流,除小清河系常年排放上有污水外,只有弥河在汛期有部分径流”。王双城感觉弥河断流和被拦腰截流或许有关。这期间,年,弥河寿光段上游的临朐县建成了冶源水库,年代,黑虎山、嵩山等水库在弥河上游支流陆续建成——这三家水库同时泄洪,在此次洪灾中备受争议。(详见南方周末年8月29日报道《寿光洪灾:水库回应泄洪调度细节》)年代也正是寿光农业尤其是冬暖式蔬菜大棚辉煌的起点,现代农业的崛起与弥河的生命轨迹,正好形成一对反向的曲线。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发明和推广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让北方人告别了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的状况。很快,寿光的田野就成了白色大棚的海洋。▲年8月31日,寿光蔬菜物流园,商户正在整理成熟的南瓜。(南方周末记者杨凯奇/图)赚到第一桶金的寿光农民继续钻研大棚种植技术,甚至有农民只买农药原液,能按照土地情况自己配比。高速扩张的大棚也曾引起担忧和质疑,“要想死得快,就吃寿光菜”一度流传甚广。但在寿光的成功效应示范下,赴寿光考察的各地团队络绎不绝,大棚蔬菜的“寿光模式”很快推向全国。早几年间在全国各地的农村,都能看到“寿光蔬菜技术员”的身影。产业政策也及时跟进,财政补贴、蔬菜物流园、蔬菜博览会接踵而至,在全国县城都在发展房地产和工业的时代,农业反倒成了寿光的名片。“害河”的水变得珍贵了,为了截取有限的弥河水,寿光自己也建设拦弥、引弥工程,流向下游的水更少了。年开始的五年干旱期间,寿光已经到了要向冶源水库买水、维持市区弥河景观的地步。“寿光每年举办蔬菜博览会期间就会买多一些,让弥河景观带更好看。”一名寿光市民称。2地下水漏斗:村里的废井越来越多曾一度被用于灌溉的弥河,水量逐渐减少,也不再时常决堤。少了灌溉功能,却有了另一大利好:农民再不用担心水患,甚至在看不到水、长满齐腰高草的弥河河道里种植蔬菜。没有地表水,农民还可以攫取地下水灌溉。年出版的《寿光县志》中“地下水利用”一节的第一句话便是:“地下淡水丰富,宜于凿井取水灌溉。”在湿热的大棚里,用水泵从地下几十米乃至一百米抽上来的水,或直接漫灌,或流进管道里滴灌、喷灌。“寿光农民都是灌溉专家。”一位在寿光蔬菜物流园卖土豆的菜农说,拿土豆作比方,秧苗以及即将收获时需水量大,采用漫灌。中间生长时期用滴灌省水,“寿光农民知道每种作物的特性”。“寿光蔬菜占北京市冬季蔬菜供应的20%。”中国寿光蔬菜网一名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个布满花花绿绿广告的网站号称“永不落幕的国际蔬菜博览会”,寿光的蔬菜早已远销海外。寿光大酒店里巨大的红色漆金盘龙柱,炫耀着这座县级市的富有。高楼林立、双向八车道的主干道、三座五星级酒店……周边县市的居民谈起寿光,都是羡慕的神色。连片的白色大棚、巨大的供应量背后,是对于地下水的连年超采。据年寿光水资源统计报表,寿光全年用水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万立方米,占比84.2%。李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农业耗水占大头的产业耗水结构在如今的寿光乃至潍坊,也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弥河上下游农民对于断流和地下水漏斗的感知并不相同。在上游的寿光南部,吕家一村的村书记表示“村里不缺水”,这一段的弥河分季节断流,地下水位常年在地下40米左右,其他一些寿光南部村民也称不缺水。而在下游的寿光北部,王双城所在的王北楼村,断流情况更加严峻。5米、30米、50米,地下水位也一降再降,村里的废井越来越多。王双城还记得,在年代前弥河常年有水的时候,用铲子随便在地上刨,就能刨出水来。“现在要打米的深井才能用上水了,还很难把水泵上来。”他坦言,虽然洪灾让他家今年减产不少,但更担心的是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以前地下水浅的时候,庄稼容易活。现在水深了,就得经常浇水。”王双城的邻居搓着手说,井深了,水泵所需电费也涨了。在土地含水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一亩地要花50元电费才能浇透。但他算了笔账,承担不起一套节水滴灌设备的开销。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付着高昂电费继续漫灌,期待并不稳定的收成。3濒临渤海,咸水入侵井打得越深,土地越差、收成越惨淡,这样的魔咒在更下游、更北面的常家庄村生效。相对富水的寿光南部,因为收成更好、土地连片的承包户更多等因素,经常能见到滴灌设施。但缺水的北部,却普遍沿用漫灌。常家庄一名曹姓村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滴灌哪是散户老百姓承担得起的呀?”“大棚蔬菜比粮食难养活,需要更经常地浇灌。但是光种粮食根本赚不到钱。”常家庄村民李学柱无奈地说道,这里的井一打就要打三四百米深,“打得浅了,上来的都是咸卤水。这几年淡水越来越深,好多井都报废了,因为一打上咸水就完了。需要不断打新的、更深的井。”咸是寿光的另一种“特产”。相较于肥沃的寿南,寿光北境濒临渤海,多盐碱地,不利农业,但享有渔、盐之饶,至今仍是中国重要的原盐产地。在寿光北部滨海盐碱地与南部井灌区间,有一条咸淡水分界线,常家庄村坐落于这条分界线以北。此处的浅层地下水由于盐分高,难以用来灌溉,只能长期抽取深层承压地下水。早在年,山东农业大学的一篇硕士毕业论文提到,寿光北部盐碱地的咸淡水分界面,已经由原先的70-90米下降到米处,在常家庄村,更是下移到米深。时间一长,深层淡水位就会下降,导致浅层的咸水界面下移;此外一些深井修葺不严实、井管破坏,会导致深层淡水被浅层咸水直接污染。该论文分析,除了地下咸水垂直下移,由于南部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北部的咸水还自北向南入侵。据年寿光市进行的咸水入侵动态观测分析,平均入侵速度为每年90米,63个村庄被咸水侵染。整个寿光的浅层咸水区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扩大到58.8%,淡水区面积相应缩减到41.2%。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多位学者咨询最近的数据,并未得到结果。4“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寿光北部盐碱地不利于发展农业,但可以另一种方式腾飞——“寿北开发,工业立市”,集聚了晨鸣、联盟、聚宝等一批造纸明星企业。“建设中国农业‘硅谷’,打造纸业‘航母’”是寿光的经济发展战略。早在大棚蔬菜发家前的年代,工业就已经在寿光起步。这个县级市诞生了全国唯一一家A、B、H三种股票上市公司——晨鸣集团,晨鸣起源于年的寿光造纸厂,以其为代表,造纸产业为寿光经济贡献良多。晨鸣集团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hl/16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浇啥啥死乌兰察布一村庄地下水疑遭工业废
- 下一篇文章: 泉水复涌北京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