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疑问免疫性炎症诊治思
《中华医学杂志》年第1期
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疑问免疫性炎症诊治思路
杨岫岩(医院风湿免疫科)
年笔者曾撰文《从‘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看IgG4相干疾病与未命名疾病》(中华医学杂志,,93:-)。提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样一个新的疑问免疫病诊治思路,引发读者加深对风湿免疫科疾病的认识,对免疫性炎症的临床理解,和对疑问的炎症性疾病,乃至未命名疾病的挑战。临床上确切是许多疾病与炎症相干,这些炎症可以是感染性炎症、肿瘤性炎症、免疫性炎症、理化损伤性炎症等等。临床实践中,许多时候会遇到疑问病例,病理检查或临床特点显示其为“炎症”,却找不到具体的缘由,难以下一个具体的诊断。对这些非常疑问的疾病,如果捉住“炎症”这个病理特点,进行排查、鉴别和医治,常常可以获得成功的捷径。
1.风湿免疫病的特点是免疫性炎症
在医学各个学科中,风湿免疫科疾病多是属于疑难病。其疑问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多系统伤害,同一疾病可以累及不同脏器,不同个体的轻重急缓差异很大。例如红斑狼疮,轻者乃至不需用药只需随访,重者可以短时间内死亡;2是多数风湿免疫病基本的病理特点是免疫相干的炎症,医治主要是围绕着抗炎和调理免疫。不同的疾病常常可以用相同的药方,如甲氨蝶呤+小剂量激素医治类风湿关节炎、轻中度红斑狼疮、轻中度血管炎等;环磷酰胺+激素医治重度类风湿血管炎、重度红斑狼疮、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的用药也可以相差甚大,一样被是红斑狼疮,有些只需泼尼松10mg/d,也有些需要甲泼尼龙mg/d;有些只需羟氯喹,也有些需要环磷酰胺冲击医治。不管下甚么诊断,医治方向主要是针对炎症的程度和炎症所造成伤害的程度。
风湿免疫科疾病多没有确诊的标准,临床诊断主要是参考现有的分类标准。而国际上制定这些分类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临床研究时,研究病例的分组提供统一的标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研究的需要,常常几年就被更改。致使一些患者在数年前后的诊断可能不一致。也常有一些患者同时符合2个病分类标准,但却不是2个疾病堆叠。例如一个急进性肾炎的患者,ANA、抗Sm抗体、MPO-ANCA均阳性,肾脏病理为寡免疫复合物,既符合红斑狼疮,又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还常见一些患者,在某医院被诊断干燥综合症,医院被诊断轻型红斑狼疮。这些都很容易让我们的临床思路堕入纠结,但其实在医治上大同小异。所以风湿科医生审视一个病人的时候,常常不只是看其诊断甚么,更重要的是看其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和伤害哪一个系统和脏器。
多数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不论是红斑狼疮、血管炎,还是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或是不明诊断的免疫性炎症,医治上均有一些共性,就是抗炎和调理免疫。抗炎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调理免疫则需要免疫抑制剂和慢作用药物。风湿免疫科医生有一套特殊的临床思惟模式,不完全依照“确诊下药”的常规思路,由于相同疾病诊断,但程度不同常致使用药强度是天壤之别。临床上更重要的是根据炎症的性质、程度和受累脏器而肯定用药强度。
2.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临床思路
临床上常有一些疑问病例,貌似感染性炎症,却找不到感染的直接证据(如病原体培养或标记物)或间接证据(如病毒血清学抗体),各种抗感染医治无效;另外一些疑问病例是影象学提示肿瘤,而病理学找不到肿瘤的证据,只是显示炎症。这类病人常常根据其受累部位,散布在各个临床专科,成为各科非常疑问的病例。如果有医生想到风湿免疫科会诊,也许病人可以获得比较良好的结局,否则多在鉴别诊断的迷宫中让病人“自然转归”。
临床面对这类没法下诊断的不明缘由的炎症怎么办?首先要捉住“炎症”这个核心。除“有因可循”的物理化学损伤性炎症外,炎症主要归咎于3大缘由:感染、肿瘤和免疫。这样,对一个以“炎症”为特点的疑难病,就有了清晰的思惟方向。首先要肯定是不是感染性炎症,是不是肿瘤性炎症。如果确切没法下诊断,就要斟酌感染的几率有多大,肿瘤能不能排除。如果能排除感染和肿瘤,即便没法下一个确切的疾病诊断,也会对该病例有一个“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的概念。然后就尝试着在密切视察之下,根据该病例的具体临床特点,包括伤害部位、炎症活动程度、疾病的急重轻缓,和各种实验室指标、影象学特点、病理改变特点等等,小心翼翼地选用适当的抗炎与免疫调节药物进行医治,并在医治中根据疗效和反应(正负反应),一边判断,一边调剂,力求安全和成功地救助这些非常疑问的病人。
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不是一个诊断,更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一个诊治疑难病的思惟模式。临床上的疑问病例会诊或讨论,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状态,就是没法下一个确切的诊断。依照经典“确诊下药”的医学思路,如果没法确诊,医治用药也就无从下手。但是临床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不能由于没法确诊,或该疾病还未被命名,就让其束手待毙,我们需要从本身的经历和循证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想办法帮助这些非常疑问的病人。
应用“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样一个临床思惟,需要高度强调2个问题:1是避免构成懒散的临床思惟,未排除感染和未排除肿瘤就往这里靠;2是医治这类诊断不确定的病人,一定要密切视察,不断反思,不断纠正诊断思路和调剂医治方案。
“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是针对疑问病例的一个诊治思路。当临床上遇见“山重水复”的疑问病例时,也许它可以给你一个“柳暗花明”的思路。
3.按“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诊治实例
临床上常见到一些病例,影象学(包括MRI或PET-CT)提示肿瘤,但是病理提示炎性改变,包括各种染色和免疫组化,各大医院和病理中心进行病理会诊,均没法肯定是不是肿瘤。这个时候如果肿瘤科或血液科没法按肿瘤医治,可以先由风湿免疫科试行抗炎和免疫医治。如果确切不是肿瘤,抗炎和免疫医治后常常可以获得较好疗效,有些可以到达炎性肿块消失后停药随访数年没有复发的“康复状态”。如果是肿瘤性疾病,抗炎和免疫医治常常无效,或开始的数周或数月可能“有效”,炎性肿块缩小,但继续随访医治中又失效,“炎性肿块”又逐步增大,这个时候需要再做病理活检,以肯定是不是肿瘤。
一些“着名氏”疾病,虽然可以明确诊断,但目前业界的医治主要是被动的对症处理,缺少减缓疾病的措施。如果该疾病的性质是炎症性疾病,而又不归属于感染性疾病,也不归属于肿瘤性疾病。应用“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1疑问免疫性炎症的诊治思路,或许可有一些之外的疗效,例如以下病例3的“肺泡蛋白沉积症”。
限于篇幅,下面仅罗列3个实例,功读者参考。
病例1:不明缘由的喉狭窄
女性14岁,复发呼吸困难6个月后于年4月因窒息急诊气管切开通气。电子喉镜和CT均诊断声门下肿物并狭窄,病理检查显示炎症,免疫组化排除淋巴瘤。医院耳鼻喉科医治9个月,喉部病变继续加重,于年1月14日转来风湿免疫科门诊。起病以来无发热,无其他系统伤害,各项免疫学检查均阴性,仅炎症指标增高(ESR32mm/h,CRP12.3mg/L)。依照“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思路”,运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进行免疫抗炎医治,5周后复查喉镜明显好转,14周后复查完全恢复,去除气管套并封闭切口,半年后复查喉镜正常。(见图1)
病例2:颅底~颈椎椎管内外肉芽肿
女性21岁,广东人。因咽痒咳嗽1月半,呛咳伴声音沙哑1月于年5月10日至5月24日住本院神经科,MRI显示“右边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颈动脉鞘区肿块及颈5、6椎体水平肿块,斟酌神经源性肿瘤。”后患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医治。术中活检冰冻切片,病理显示肉芽肿性病变并否定肿瘤,因此停止继续手术。病理标本分别在上海、北京、医院病理会诊,均未能明确诊断,分别倾向于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类似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等等。患者于7月12日再次入住本院综合科,经影象科、病理科、神经科、血液科和风湿免疫科会诊,决定由风湿免疫科“依照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进行医治。经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医治后病情逐步好转,已随访5年,药物逐步减至“零用药”2年,没有复发,工作生活正常。(见图2)
病例3:肺泡蛋白沉积症
女性,46岁,不明缘由气促伴干咳1个月于年3月11日入住呼吸科。2月中旬自觉活动后气促伴轻度干咳,2月20医院胸片检查见肺部阴影,拟诊为“肺炎”,用抗生素医治无效,气促逐步加重。3月11日转入呼吸科,CT检查见双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改用抗真菌医治无效。4月16日复查肺脏CT,显示双肺病变加重。4月22日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冲洗液PAS染色阳性,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于4月30日和5月14日进行2次“全麻下大容量肺泡灌洗术”后,症状明显改良。5月26日复查肺脏CT,也显示双肺病变较4月16日有所改良。7月初病人气促症状又逐步加重,7月12日胸片显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加重而入院。请风湿免疫科会诊后7月15日转入风湿科,依照“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思路”,运用激素和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抗炎医治后病情逐步好转,2周后停止吸氧,3周后(8月6日)复查肺部CT见显著好转,出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继续用激素和环磷酰胺医治,5个月后(12月15日)复查肺部CT病变进一步好转。(见图3)
参考文献:
1. 杨岫岩.从“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看IgG4相干疾病与未命名疾病.中华医学杂志,,93(13):-
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yw/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曾小峰狼疮的精准医学医治之路
- 下一篇文章: 美女常穿这种裤,臀部大腿长满红斑!温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