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静注地西泮引起严重血管性水肿



来源:药师

案例介绍

患者xxx,男,5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高热(40℃)、惊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入院后予吸氧,地西泮5mg缓慢静脉推注抗惊厥治疗。推入少许药液后,注射部位血管呈树枝状发白,继而发绀。立即停药,改为苯巴比妥钠肌注治疗。约10分钟后注射部位出现原注射部位出现水肿、水疱、色素沉着、发热、边缘不清。

药师会诊后认为是地西泮引起的血管性水肿,医生同意,给予50%硫酸镁热敷患处,地塞米松5mg及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肌注异丙嗪5mg等对症治疗。数小时后红肿减轻,水疱开始萎陷,一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案例分析

地西泮为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中枢性肌松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过敏性皮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本例中患者在用药后即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水疱、色素沉着等反应,符合速发型变态反应血管性水肿的诊断标准。

建议

变态反应分为:Ⅰ型,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及相关性皮疹等;Ⅲ型,可引起血管炎、荨麻疹、血清病及血清病样综合征等;Ⅳ型,可引起湿疹样、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变态反应与药物用量无关,无法预测,用药时应给予足够重视,一旦出现疑似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应对措施。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中枢神经异常敏感,新生儿不易将本类药物代谢为无货性地产物,因此中枢神经可持久抑制。本例中一次用5mg地西泮,药量偏大,也应引起注意。

声明

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l/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