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医案书写问题
本文从近期发表在某中文核心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的医案说起,别人的医案不敢妄加评述,但下面的所引用的医案我也亲身经历了,所以,特以此为例,指出中医医案中可能存的问题。另外,本文写作目的只是就医案说医案,对作者无任何评述。理论部分不再摘录,因为,你懂的,不懂请提问。
病例:
患者,女,57岁,年9月5日初诊。患者双下肢紫癜4年。曾在XX医院就诊以药膏外治,后于XX医院以“清热解毒益气”之法治疗5个月,疗效不佳。现症见患者双下肢皮肤紫斑密布、色紫黑、融合成片、左侧甚、如手掌大小,神疲乏力,心慌,口干,眠差,腰痛畏寒,便溏,舌红苔黄,脉沉数。
血常规示:血小板值在正常范围。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中医辨证:血热妄行,气阴两虚兼肾虚。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止血,兼补肾止血。
处方:生地黄25g,牡丹皮炭15g,紫草10g,醋白芍25g,当归10g,玄参25g,水牛角粉10g,杜仲炭30g,陈皮10g,丝瓜络10g,白茅根炭30g,三七10g,甘草10g,炙黄芪80g。
服药14剂,双下肢紫癜程度明显减轻,左侧面积明显变小、颜色变淡,随症加减,继服21剂,患者自诉紫癜进一步减轻,左侧只见少许紫癜密布。方中牡丹皮炭活血化瘀,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白茅根炭清血分之热,凉血而不虑其积瘀,止血利尿较生品增强;杜仲炭既能补肾壮阳,又能收敛止泻。
这篇文章发表在了近期的中医一个中文核心期刊上,原本中医的中文核心期刊就不多,所以,可见这篇论文写作水平也是相当高了。就整个病案可能存在的问题,暂且从下面的几点评述。
病案书写缺乏规范。
病史采集不够详细。
治疗经过描写粗略。
缺乏后续随访观察。
案分析不具针对性。
一个完整的病案,应该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诉,现病史,必要的既往史,疾病的中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医治疗法则,中医治疗处方,治疗经过及随访。我认为这样的病案才具有完整性,既然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那么对一个患者应整体评估,除非某些信息不重要,否则不应随意省略删去,降低了科学性。该例病案,首先缺乏主诉,患者是过敏性紫癜症状持续了4年吗?不了解疾病特点的读者很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另外,患者本次为何来诊并未交代,也可能有些人经验丰富,或者认为读者经验丰富,不必要交代发病时情况。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疾病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但应至少含有检查时间,内容及结果。除非是为了支持西医诊断的正确性,或作为必要的鉴别诊断,或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否则,西医辅助检查的堆砌,有画蛇添足之嫌疑。当然,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这里的规范性问题是缺少了中医诊断,并无大碍。
中医辩证我觉得并非一定要四字堆砌,如果非要强调原则性,应主要证放在前面,由此派生的依次罗列在后。这一点,该病案还是非常不错的。治法同样要求,要有主次,是攻为重,还是补为先?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但在大多数医案中,根本不体现。我们姑且认为这里是养气阴为先。该医案治疗经过轻描淡写,看上去效果颇佳,容易制造错觉,往后读可明。但这里必须再解释一下,该医案是强调炭药应用的,所以该略处略是应该的,我只是强调事实并没有描述的那么斐然,虽然效果确实不错。
随访呢,一般论文的病案都不会提及,就连一些医案书籍也是如此,凡提及随访的也大部分是吃了几付后未复发,更有的戏剧性的随访,巧遇谈及说未复发。终身性治愈,显得颇为中医争面儿,都是大师级别。或者避重就轻,干脆不提,一次显效即能证明中医颇效,不负责第二疗程效果(笑)。
用药上,用了大量黄芪补气外,养阴药物有醋白芍、当归,清热凉血药用了很多,除了赤芍几乎全上,还有外援白茅根炭。在凉血药中,丹皮兼有活血功效,当归、三七均能活血。读完医案治法上看出逻辑性了吗?在止血药中使用活血药,常被医案拿来当为一大亮点。因为文章重点是突出炭类药物的使用,所以后面论述略显单薄有情可原。但牡丹皮本身功效就是活血化瘀,此处炭用有何不同,并未指出;白茅根炭清凉血为何不虑其积瘀?利尿较生品增强此又有何用?杜仲炭能收敛止泻?既然是写炭药,却又不能详明。
阅读上面的医案,不同的人收获不同,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性使用炭类药物。跳出这篇文章,阅读原文,你会发现该文是一篇好文,论理俱佳。而且在适当的地方引用一篇医案,以实践来论证理论的可行性,使得行文更显丰满。
此处再次强调,该文只是针对该例病案讨论,并非针对整篇原文,也未有任何针对性的人身评述。希望下面读者能有耐心继续阅读,文章最后还有进一步评述,相信当你读完整篇文章,你的收获不仅仅是中医医案的书写!
下面是我当时记录的病案以示对照:
金某,女,57岁。初诊日期:年9月5日。
主诉:确诊过敏性紫癜4年,加重伴双下肢紫癜半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因食异物,出现双下肢紫癜,与外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多次因饮食不慎而发病,曾辗转救治于XX医院、xxx医院等,曾用药膏、西药、中药内服等治疗方法,效不佳,病情反复,每次发病首先表现皮肤瘙痒,半年前因食久味鸭脖而复发,且病情较前为重,新出双下肢大片皮下出血点,有些融合呈片,以左下肢为重,曾坚持中药治疗月余,服汤药付,效果不佳,出血不见消失,经人介绍,求助于吾师。现症见:双下肢紫癜,压之不退色,左下肢重,无瘙痒,纳食尚可,平素胃怕凉,容易腹泻,咽干,偶有心慌,夜眠不佳,眠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既往史:风湿性关节炎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中医诊断:肌衄;血证
中医辨证:血热妄行,灼伤血络
治疗原则:清热凉血,活血通络。
方药:
生地25g,丹皮(炒炭)10g,紫草10g,醋白芍25g,当归10g,玄参25g,车前子25g,水牛角10g,杜仲炭30g,陈皮10g,丝瓜络10g,白茅根(炒炭)25g,三七10g,生甘草10g,炙黄芪80g,炮姜10g,山药25g。
14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饭后1小时热透温服。
二诊:年9月19日
紫癜面积较前明显减小,患者十分喜悦。效不更法,调方继服。改山药30,白茅根30,醋白芍30,去丝瓜络。7付继服。
三诊:年9月26日
面积继续减小,颜色变淡,大便次数减少,成形,自觉后背麻。上方改生地30g,玄参30g;加金银花炒炭10g,川牛膝25g。14付继服。
四诊:年10月10日
患者面积减少不足1/2,颜色淡褐色,后背由麻变疼,上至颈椎,大便较前改善。上方去白茅根,水牛角;加羌活10g,狗脊30g。14付继服。
五诊:年10月24日
仍后背疼,左侧怕凉,面积减小约1/2,近几日大便偶稀。上方去紫草,加地龙,炒杜仲。14付继服。
六诊:年11月7日
服上方后,患者颠顶头胀痛,血压升高,大便频数,肠鸣辘辘,日10余次,大便稀,BP:/mmhg,自述平素血压/70mmhg,皮损变化不显著,舌质紫暗。但患者后背竟然不痛了。上方去地龙,金银花,当归,白芍,羌活,狗脊,甘草,三七;加扁豆,黄连,木香,肉豆蔻,焦山楂炭,天麻,白术;改生地15,玄参15,杜仲炭。7付。
PS:患者自述,在网上查阳虚体质不适合用地龙。另外,患者本患过敏性紫癜,属于过敏体质,地龙又为动物性蛋白,不排除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过敏反应,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而皮下出血无明显变化。头痛,当为中阳本虚,地龙本为熄风之品,耗伤阳气,使阳气更虚,虚则阳气反张,浮越于上。至于患者为何后背疼痛数日无效,反这一次用药而除,不得而知。
七诊:年11月14日
服药第三天,腹泻消失,头痛消失,无头晕,无后背疼痛,晚上起夜多,日3-4次,眠差,大便日1-2次。上方去天麻,扁豆,黄连,木香;加金樱子,锁阳,山茱萸。7付。
案:
过敏性紫癜,又称Henoch-Schonlein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有人认为过敏性紫癜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属于同一个谱系疾病。可能与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药物、食物、虫咬等有关,发生机制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或IgE介导血管损伤。亦有报道患者血清中IgA增高,皮损和非皮损区皮肤小血管壁及肾小球组织中有IgA沉积。本病西医治疗,需明确病因,有感染因素者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单纯型紫癜采用抗过敏治疗;严重者尚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重症患者可采用血浆置换等。
本病属于中医血证,有名之为“葡萄疫”“肌衄”,多因素体禀赋怯弱,外感风湿热毒,或饮食不适,或因这些因素及劳累所诱发。本病初期多热多实,久则至虚见瘀,多为虚实夹杂。其治疗,实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辅以利湿化瘀;虚者责之气与火的多少,分别滋阴降火、益气摄血;病久血瘀者尚须活血化瘀。前医治疗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兼益气活血,用药如下:炙黄芪30,当归10,白术10,蝉蜕15,紫草20,仙鹤草20,白鲜皮20,乳香10,没药10,连翘20,半枝莲20,丹皮10,地龙15,虎杖15。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慎而发病,现以时过半年,紫癜未消,前医始终在清热解毒基础上配合凉血止血,且以蝉蜕疏散风热,黄芪、当归、白术,健脾益气补血扶正,加减用药付而效果不佳。吾师在问诊上,注意到患者素体脾阳虚弱,故在用药上,使用了温中健脾,理气和胃;另患者病久,非实热之毒,实乃虚热之毒,当重用养阴清热之药,如生地、丹皮、水牛角、玄参、紫草;久病必瘀,故酌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且血至瘀则为水,故加用车前子、白茅根以利水;吾师在用药上,喜用炭药,杜仲、丹皮、白茅根,均用炒炭,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又可以炭止血,一举两得。辨证仔细,用药细腻,方可效如桴鼓。
PSS:是否效如神,读到这里当自明。另外,患者门诊常第一个来,我也经常早到,常跟她聊一聊,她对中医很是信任,也认为自己的病只有我老师能治,不过吃完最后一次,出现了严重不适,因为自己上网查了,对老师用药颇有怀疑,并说自己也好得差不多了,不想继续吃了,就打那再也没有来过。因为我跟师出诊阶段,少有患者像她这样能坚持门诊随访7次的,本已过得拮据,没有经费,我也从来不电话随访患者,所以对这些少有的病例感觉甚是珍贵,自然印象深刻,自然也做了不少总结。第一次医案记录就少药,我也不说啥了。我在写这篇医案的时候,文字上也借鉴了很多,润饰了不少。上述两部分读者可自行对比,更多细节不再赘述。明白人看问题,不用多说话,心中自明。若我行文中存在问题,欢迎指出。我语文本不好,这点我自有明知,更何况,这么好的杂志我也发不上去。
PPS:我在前文中所说的“科学性”,强调的是真实性,合理性,逻辑性。如果一篇医案,缺乏了真实性,那么理论写得再漂亮,我们不能复制,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一篇文章缺乏逻辑,我们读完了没有提出一两个问题,那么是否我们自身思考问题上出现了问题?亦或我们本身在理论上就存在不足,以至于我们提不出问题?我们阅读一个医案,不是当小说读,当小说读那只能觉得中医好像很神奇,什么病治不了中医都能治。我们读一个医案,更多是想通过学习收获治疗上的经验,如果没有经验,全是框架,一副干尸,纯粹浪费时间。
PPSS:一个医案好不好,不在于他的篇幅,而在于是否具有真实性,是否可以复制。更多时候,我们可能不能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失败的经验同样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医案好不好,再看其案的解析是否点出了症结性问题,是否说出了事实真相。我认为,这两部分任何一部分有光芒,都会照亮读者的内心。至少某类病,如果没治过,读了医案,心理能有个谱。否则,如果不能复制,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就要有常规预判。到底是我不行,还是谁不行,你懂的。
PPPSS:消耗脑细胞,写得有点累,自己也收获了不少。尚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l/1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讯播报7月17日我院冬病夏治三伏
- 下一篇文章: 血管炎的分类nbsp小新川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