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绿会标准研制
#生态文明建设##10月23日下午,中国绿发会标准研究中心举办“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七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稿专家研讨会。各受邀专家在会上围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所涉及生态系统损害计算办法、大气与水污染损害测算的基础方法等进行了积极讨论,就一些不完善条款及不符合法律用语的表述等提出了细致具体的修改建议。10月初,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加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体系建设,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征求意见稿)》等七项国家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七项标准分别涉及总纲、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和沉积物、森林和林地、大气污染治理虚拟成本法、水污染治理虚拟成本法等。参加本次讨论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瑞强老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顺利老师、北京化工大学张建伟老师、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李慧颖老师、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景谦平老师、内蒙古内化科技司法鉴定所蒋学军老师、内蒙古内化科技司法鉴定所康军老师、内蒙古内化科技司法鉴定所王霞老师。天津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基地的田亦尧老师与中山大学环境法博士刘畅老师在线参加。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副秘书长马勇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为研讨会做简单致辞。他讲道:绿会近期在学习《治国理政第三卷》,特别注意到总书记强调斗争精神,这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现在各种标准、法律、规定、政策出台之前的征求意见,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建言献策。希望各位专家能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同时,他就该系列七项国家标准的总标题所提到的“生态环境损害”定义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该修改为生物多样性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系列标准,因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该系列国家标准所涵盖的对象将会更加全面,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与会专家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的宗旨、适用范围、工程程序和具体评估与计算方法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绿会标准研制中心此后将陆续整理、发表各位专家的详细发言。同时也将汇总各方建议,并形成最终意见向负责研制此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项目的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提交建议与建言,为科学制定“生态环境损害与会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七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助力。文/张明审/橡树责编/ang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l/16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态环境部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十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