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丨昼夜相半,寒暑同平



秋分,时间通常为每年的9月22日或者23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年的9月22日22时21分迎来“秋分”。

分者平也,分就是半,“秋分”有两方面意思:

一是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个小时;

二是按照我国古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中的中间,平分了秋季。(“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

但对于云南以及中国广大的南部地区来说,秋分是秋天的开始。

秋分

气候特征

从秋分这一天起,对于处在北半球的我们来说,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仲秋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

二候蛰虫柸户。王安石诗云:“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三候水始涸。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秋分·食材

适宜吃什么

1、日常饮食推荐茭白、番瓜、花生、栗子、藕、黑芝麻、红枣、核桃、梨、荸荠、胡萝卜、西红柿、荠菜、平菇、黄鳝、海蜇、海带等。

2、可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芡实、桂圆、莲子、百合、白扁豆、山药、杏仁、川贝等。

3、饮食上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以滋阴润肺为主,也可多食酸味。

禁忌吃什么

1、痰湿体质的人忌食肥甘油腻。

2、禁寒饮,如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胃寒的人更应忌食生冷的食物。

3、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忌食大热大补之品。

4、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

5、热证病人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

6、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

阴阳平衡,营养均衡

秋分时节昼夜均等,所以我们养生也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使阴气平和,阳气固密。

“阴阳平衡”是中医的说法,其实这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七天营养素”的平衡摄入。所谓“七大营养素”,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水这七种营养素。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大多有所下降,很容易缺乏营养,因此到了秋天,要保证营养的充足和平衡。另外,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也很要,要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适当调配。吃东西时,切忌狼吞虎咽,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使肠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而且还有利于保持肠道内的水分,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

秋分最应该吃的食物:螃蟹

养生功效:螃蟹能清热解毒、补骨添髓,秋季多吃螃蟹,有助于体内运化,调节阴阳平衡。

挑食标准:应挑选外壳背呈墨绿色、肚脐凸出、螫足上刚毛丛生的螃蟹。

食而有道:螃蟹性寒,须蘸食生姜、葱、醋等调味品,以祛寒杀菌。

秋分·养生

1.男士:

(1)阴阳平衡不生病

秋分,是秋季真正的开始。这个节气的特点是昼夜同长,所以我们养生时也要顺应时节,遵守“阴阳平衡”的原则,更好地调养身体。

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一说,意思是,若体内阴阳平衡,则身体的各项机能就能很好地运作,心理状态极佳,而且对外界的适应力、抵抗力都非常好,忍耐力强,天气变化强烈的时候也不容易生病。因此,我们秋分养生,一定要注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要想更好地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我们就要在日常饮食上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并结合自身需求,考虑时间、地区、年龄、身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的食物搭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

(2)心情不好,慎做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所以许多人心情不好时会选择强度较大的项目进行运动,希望通过运动出汗来发泄不良情绪。但专家建议,压力太大或情绪太低落的时候,最好不要做运动,否则容易对身心造成伤害。

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运动时的情绪状态对健身效果影响非常大。带着好心情运动,能有效激活免疫力。而如果锻炼时心情低落,就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阻碍免疫细胞的成熟和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人体免疫机制,提高患病的风险。所以心情不好时,尽量不要做运动。

2.女士:

(1)围巾保护喉咙口

颈前部即颈部的前下部分,就是俗称“喉咙口”,上至喉结的位置,下到胸骨上边,有些女性为了追求时髦穿低领衫,这个位置就正好裸露出来了。颈前部若被冷风吹到,就会造成颈肩部甚至全身皮肤小血管的收缩,若持续受寒,交感-肾上腺等神经内分泌系统就会立即产生应激反应,全身的应变调节系统也都会有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这时候从呼吸道侵入人体的,或原本就在人体内的细菌、病毒就会伺机作乱,引发鼻咽黏膜局部小血管炎症,使血管运动功能紊乱、血流淤滞,还会造成颈后部、肩上区和肩胛区疼痛。一旦进入慢性阶段还会令组织的纤维发生改变,使局部循环更闭塞,导致头痛、头晕、反复落枕及颈椎病等。

慢性鼻炎、咽喉炎及气血管炎的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格外注意颈前部保暖,扣紧衣扣,还要带上暖和的围巾,减少发病的几率。

(2)秋分护肤有讲究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分后气温的下降,皮肤油脂的分泌量会有所减少,人们更容易感觉皮肤干燥、紧绷,这时要注意对皮肤的保护。

为了减少油脂的损失,我们可以降低洗脸的频率。一些人属干性皮肤,本身就缺油,更不宜太频繁洗脸,如果清洁太彻底,皮肤会很干燥,只需要每天早晨用洗面奶洗一次就行,而且洗面奶要选择温和保温的产品;有的人皮肤比较敏感,这个季节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如果用洗面奶等化学产品,就可能引发或加重过敏症状,所以每天用清水洗一次就行,而经常“满面油光”的混合性和干性皮肤的人,在这个时期油脂分泌也会减少,所以不用像夏天似的每天洗好几次脸,另外洗面产品也不用选择清洁效果太强的,不然也会使皮肤干燥。

洗脸水温度的控制也很重要,温水是最好的选择。水太热不好,会导致油脂流失更严重,皮肤更干燥;水太凉也不好,对皮肤刺激性太强,会使皮肤变红。而且洗干净脸后,最好及时擦抹合适的护肤品,以便更好地保护和滋养皮肤。

3.老人:

秋分一到防秋凉

到了秋分,天气便会转冷,如果人体抵抗力差,不适应气候变化,寒邪之气就会刺激皮肤和呼吸系统,引起感冒。很多人觉得感冒是小病,其实不然,感冒对我们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人在感冒时,抵抗力通常都会下降,如果感冒严重,还容易罹患其他疾病,甚至诱发肿瘤。

有些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体温调节能力弱的人,比如偏瘦、体虚的老年人等,在秋分时节容易手脚冰凉。这种现象是自由律神经功能调节不畅、血管变细引起的,而手指、脚趾等部位运动较多,脂肪的储备较少,血管分布也比较少,因此很容易散失热量。

养生专家说,到了秋分,我们一定要随着气温的降低及时添加衣物,尤其老人,更要注意保暖,天冷的时候,可以把外套、帽子、手套、口罩等穿戴好,防寒保暖。除非是天气热或是到了温暖的地方,否则不要轻易因为心理烦闷、紧张、潮热或是运动后身体发热就立即脱去御寒的衣物。

秋季是养生的最好时候,大家要坚持健身,预防疾病,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保持身心愉悦。

扫描







































内蒙古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沈阳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hl/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