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是怎么回事儿



导语

慢性肾损伤(CKD)是一种既常见而又陌生的疾病,说它常见,是因为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0.8%,按此比例推算全国约有上亿的CKD患者,并且还呈增长趋势。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不仅给社会、企业,而且给家庭及个人都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说其陌生,是因为不少人对CKD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使很多原本很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起来,以致于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甚至有人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治疗措施,反而促使其病情恶化。因此,对每一个CKD病人来说,掌握一定的与肾炎有关的防病治病知识,将有助于您配合医师治疗好肾病!

肾脏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肾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每个人有两个肾脏,每个肾脏约有万个肾单位,肾脏所有的生理功能主要都是由肾单位来完成的。人体的肾单位有下列特点:肾脏有很大的储备能力,通常只要一侧肾脏功能健全就可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即有很多肾炎病人在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时,则疾病已进入晚期,很难逆转

肾炎是怎么回事

肾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是代表着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按其种类可以分为数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每一种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尽相同,按其病因可将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包括各种原因不明的肾小球肾炎,它们都是变态反应的后果;后者则包括先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然后再播及到肾脏的一类病变,如糖尿病、结缔组织性疾病(红斑狼疮、血管炎)、乙型肝炎、肝硬变等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肾脏损害。继发性肾炎还可发生在一些感染、某些药物或毒素引起的中毒及过敏反应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肾炎在临床表现和转归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在治疗上也有很大差别。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个肾炎病人都必须作全面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医师把肾炎的类型搞清楚,以便采取有效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值得强调的是,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对肾病综合征感到很恐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肾病综合征也是肾炎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无论哪一种肾炎,只要血液中的蛋白质大量“漏入”到尿液中,使体内的血浆蛋白明显下降,并由此引起浮肿、少尿等现象时,我们都可将此现象称之为肾病综合征。很显然,肾病综合征只是表明这些肾炎病人的蛋白尿比较突出,并且有明显的水肿这么一种状态,别无其它含义。因此,肾病综合征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更不是不治之症。

肾炎常见的临床症状

肾炎病人一般表现有浮肿、血尿(浓茶色或洗肉水样颜色)、蛋白尿(小便泡沫增多)、腰酸胀痛、高血压、夜尿次数增加、少尿,到后期常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乏力、贫血等。

一般来讲,大约75%的儿童病人(特别是2~6岁的儿童)表现为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肾病综合征。这类病儿的临床特点是,蛋白尿和浮肿极为突出,但在肾脏病理学检查上显示,肾小球的病变很轻,多呈微小病变型病理损害。

成人肾炎则与儿童肾炎不同,它是另有特征。除了尿中有不等量的蛋白和红细胞成分外,还会有浮肿、高血压、肉眼血尿、肾功能不全及其它血液检查的异常。病程往往起伏较大,迁延时间较长。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速度相差很大,这主要是由肾脏的病理损害性质所决定,有时单从临床表现上很难作出判断。要想明确究竟属于哪一种类的肾炎,只有通过作肾脏活检才能弄清楚。由于肾活检及对肾炎的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因而对肾炎的认识存在很多的误区,这些传统的错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肾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八个误区

误区之一:肾炎是不治之症

很多人认为肾炎难治或是治不好的顽症,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肾炎不仅能治,而且多数是可以治愈或缓解的。疗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诊疗是否及时、合理以及是否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与病人自身的保健措施有关(如饮食、休息)。之所以产生“肾炎是不治之症”这种错误概念,一是由于多数肾炎是慢性过程,本身的症状很隐匿,早期不易被察觉而被忽视。往往在大量的肾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或功能丧失时才去就诊,则为时已晚。二是忽视了肾脏疾病的基本发病规律。有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自认为病已痊愈,忽视了维持期的治疗及随访。实际上此时病情乃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感觉不适再去就诊时,疾病的性质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实感觉异常要比尿液及血液检查改变晚数月至数年。因此,每一位肾炎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早期检查,正确诊断,长期随访,认真治疗是保证肾炎疗效的关键。

误区之二:忌盐

民间传说肾炎病人要忌盐百日,事实上这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殊不知盐是人体组织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体的很多生理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类物质的参与。长期禁盐不仅起不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反而能使许多脏器的功能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轻者使病情迁延,重者可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若无明显浮肿和高血压,每日可补充3~5克食盐;重度水肿或高血压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盐的摄入。无论如何完全禁盐是不可取的。

误区之三:吃肾补肾

有人认为吃动物肾脏可以滋补自体的肾脏,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动物肾脏虽然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不宜食用。因为这类食物除胆固醇外,嘌呤成分含量也很高。它们不仅不起营养作用,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引起不良后果。

误区之四:禁水

不少肾炎病人不愿多饮水,害怕饮水后尿量增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实际上恰恰相反,人体内每天的代谢废物都需依赖于尿液带出体外。若喝水很少,尿量不足,反会造成体内的废物蓄积,加重肾脏的负担。只有在浮肿明显的病人才需要限制饮水量。

误区之五:滥用抗生素

部分病人把肾炎和一般的炎症性疾病(如肠炎、肺炎、膀胱炎等)等同起来,普遍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不仅无明显效果,有时反而使肾炎症状加重。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差别。肾炎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变态反应,而炎症性疾病则由细菌感染所致。后者可以用抗生素治疗,而对前者的治疗主要是清除抗原物质,阻断不正常的免疫反应,故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而用抗生素根本无效。另一方面很多抗生素或多或少地具有肾毒性,如果无指征的滥用,则可以引起抗生素性肾损害,加重肾脏病变。

误区之六:相信偏方

有病乱投医,是久治不愈病人的一种心态。偏方治大病也是病人求治心切的一种心理寄托。所谓偏方一般有三种情况:

(1)前人积累的经验所传下来的,有的偏方虽然也治好了一些病例,但是,它的治病机理还需要用现代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加以研究、证实。

(2)有的是对症的,而不是治本的。

(3)也有的甚至是假药。

肾炎病人不能随便用偏方的理由:一是它根本不对症,前面谈到肾炎有数十至数百种,不同种类的肾炎其病因、病变性质及轻重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截然不一,用一种偏方来治疗所有类型的肾脏病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是不少中草药是有肾毒性的,如粉防己,随便滥用则有可能加重肾脏病变,而且多数药物是经过肾脏排泄,滥用药物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对于肾脏病人来讲,应该待病变性质及程度明确后再考虑治疗手段。

误区之七:慢性肾炎是急性肾炎转化而来

普遍认为,慢性肾炎是急性肾炎久治不愈的后果。其实不然,肾炎并没有急、慢性之分。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一是因为民间把肾炎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来对待,没有从病变的性质上加以区分;二是过去对肾炎的认识仅局限在临床经验上,缺乏当今的先进手段,通常以起病的时间长短及症状的轻重作为急、慢性肾炎的判断标准,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还习惯于将肾炎称为急性或慢性肾炎;三是根据对肾炎的初次治疗反应来判断,首次治疗后症状缓解就是急性肾炎,否则即为慢性。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前面已经提到,肾炎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可有上百种之多。现在已不再根据临床症状的特点来区分急、慢性肾炎了。换一句话说,肾炎不再有急慢性之分。因为绝大多数肾炎的临床体征、病程的特点及转归,是由肾脏的病变性质所决定的,单从临床上很难判断。如有一些类型的肾炎,尽管临床症状非常突出,但其肾脏的病理损害常常为自限性,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肾脏病理改变可自行缓解,甚至自行痊愈;而有一些类型的肾炎临床症状非常隐匿,甚至毫无体征,但肾脏的病理损害进展非常迅速。所以,我们不能单从肾炎病人的临床症状上对其肾脏的病变性质及转归妄加评估。这样有可能会使一些原可自愈的病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而一些需要及时和持久治疗的病人失去了治疗时机。避免这一现象的唯一科学的措施,就是作肾活检,及时地明确肾脏病变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误区之八:肥胖不是病

传统观念将肥胖与健康等同起来,认为肥胖者身体好,而清瘦者可能会合并疾病。其次这一传统观念大错物错。“百病胖为先”已被很多的研究所证实。其实人体的内脏功能的能力是有限的,过度肥胖会加重这些脏器的工作负荷,带来慢性损伤。糖尿病、相当一部分的CKD就是由于肥胖因素所致。目前将肥胖定义为体内贮积脂肪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肥胖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来诊断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中国肥胖研究协作组参照国内流行病学资料,将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28.0kg/m2;腰围:男性84cm,女性80cm。超重的标准为:体重指数≥25.0kg/m2。腹型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28.0kg/m2,内脏脂肪面积cm2。欧美国家将肥胖分为3级,I级:体重指数30.0~34.9kg/m2,II级:体重指数35.0~39.9kg/m2,III级:体重指数40kg/m2。

(←长按复制)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uac.com/xgyzz/2845.html